点石成金11:水与墨
点石成金11:水与墨
水墨画意:张择端、黄公望、八大山人
【导语】
从水与墨、黑与白深浅点染的早期山水画,到五光十色、栩栩如生的工笔花鸟画,水墨画作为“国画”,扎根于华夏古老艺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逐渐枝叶扶疏,历经千年后成长为不容撼动的国粹。
国画向来讲究“气韵生动”所谓意、识、灵齐备,诗、书、画一体,诗为画之意,书为画之骨。重意境、神韵、情致,忌干枯、死板、单薄,画意笔触皆依凭东方之美。
而所谓“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每一幅都如同一个生命体,它具有生命特有的情感、意绪、感受、思想等。在画家的妙笔下,你能看到山的沧桑、水的欢腾,也会读懂一木一石、一鸟一豸的孤独与忧伤。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画也”,那画卷中的点点淡墨痕是对自然之中至真至美的超脱领悟、对广袤宇宙的自由描摹。千百年来,画家笔者将万物生长绘于笔端,将深蕴哲思寓于灵秀,也在一次次挥毫泼墨中为中华文化添上新的艳彩与凝粹。
【适用考点】
文化传承、诗情画意、华夏文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往年真题】
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
2019年上海卷《认识“中国味”》
2017年全国卷一《中国关键词》
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主题人物】
1、张择端:一城尽繁荣,一画传千古
【荣誉成就】
《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事迹回放】
1000多年前,北宋汴京城内市井繁盛,川流不息;1000多年后,我们得以从张择端的传世巨作《清明上河图》中窥见这座商业城市当初的繁荣。
张择端是北宋时期杰出的现实画家,擅长绘制风俗画,其作品《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都被奉为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的瑰宝。
流动的河水、高耸的城郭、繁忙的集市、热闹的人群,各类元素以杂而不乱、密而不挤的方式汇聚在《清明上河图》的十尺长卷之上,几近真实地还原出汴京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与社会人情。
他大胆采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兼用大手笔和工笔细描,敏锐地把握住富有形象性和情态性的事物加以表现,其功力之高妙,令人叹为观止。在他的笔下,每个人身份各异,别具神态,无论是车夫、小贩还是游人、顾客,都显得生动自然;院落桥楼、车马行船虽囿于画幅规模而微小,但仍不失全貌,线条精细严谨。
细细观之,画卷之上容纳了数量庞大的人与物,人们或是结伴而行,或是独来独往,房屋排列得错落有致,牛、驴等牲畜勾勒得流畅鲜活,再配以杨柳、松树点缀其间,一幅热闹熙攘的世俗生活百景图跃然纸上。隔着千年的时光,画外的你我依然能感受那点点笔触间仍在流动的烟火气、世间情。
2、黄公望:无笔不灵,无笔不趣
【荣誉成就】
《富春山居图》,创“浅绛山水”,为“元四家”之首
【事迹回放】
作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多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誉。他首创“浅绛山水”,气势雄伟却暗含灵秀,笔法简淡而遒劲到位,格调高洁旷远,画风自成一家。
黄公望自幼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只得出继他人;三十岁时拜赵孟頫为师学习绘画,也曾做官充吏,但因被诬陷而困于囹圄。出狱后他加入全真派,浪迹于山川之间,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早年多舛、晚年隐逸的人生经历使他的绘画风格不同常人,颇有“繁华落尽见真淳”之感。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展示了初秋时节富春江两岸的自然景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黄公望在横卷中讲究用墨,浓墨点化、浅墨描绘,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善用线条,勾勒得疏密有致,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先是山石层层叠叠地堆砌着,葱茏的树木点缀其间;后笔锋一转,阔水细沙便显露出来,画面由密转舒,营造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氛围。季节变换、时间流转,都能暗含于《富春山居图》之中,山、水、树、人,共同搭建起一个静谧悠远、自然淡雅的境界。
抛开画卷上的景致描摹,《富春山居图》已不仅仅是一帧山水画,而是黄公望脱俗的精神气质的具现:既然红尘纷扰,不如回归自然,相忘于江湖。面对山川之美,他将其与自身淡泊高洁的精神追求融合在一起,运之于笔,创造出富有情韵的绘画世界。
3、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荣誉成就】
《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松石图》,中国画一代宗师
【事迹回放】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dā),字刃庵,又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以书画闻名,尤善山水与花鸟。人言“国家不幸诗家幸”,对于中国绘画史来说同样如此——如果朱耷不曾经历国破家亡之变,不曾感受人世浮沉之苦,他也不会将一腔深情倾注于画作之中,创造一段传奇。
身为皇室子孙,朱耷享受过荣华富贵,也在国难当头时首当其冲。他隐姓埋名,潜居山野,不堪承受亲人相继离去之痛而皈依佛门,甚至还为避政治迫害而撕破僧服,佯装疯癫。最后,他在草屋中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为僧数载,朱耷的画风已深受禅宗思想的浸润,逐渐空灵飘逸、简淡玄远。他的画作笔法恣意、不受拘束,苍劲顿挫又不失圆秀;用墨随性、暗藏玄机,浓淡相宜而深入浅出。《水木清华图》中既有枯萎残败的荷叶,也有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花水鸟图》突出描绘了一只单足独立、神态凄凉的水鸟,歪斜怪石更增奇崛之感;《松石图》的劲挺古松顽强地站立在坚硬山石的缝隙中,让人震颤。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狂傲不羁、愤世嫉俗的朱耷注定要把绘画当成宣泄情感的最佳平台,恣意泼墨之间外露了痛苦的心迹。他把自己悲怆、孤愤、苦楚的命运都融入了画中,用濒死的绝望撑起了生命中活下去的希望。
【用法解析】
组合技巧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的热点,如何在一众文章中脱颖而出,考验的是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真实积淀和诗意理解。
水墨画意是画家手中妙笔对大千世界的描摹,是中国文人骨子里透出的意韵与情致,也是对人生感悟的诗意化表达。这个命题中其实暗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画家多舛人生的印证、寄情山水的情趣等不同层次,可以铺排列举多个对应的人物素材,针对他们的精神特质进行正面论证。
1、以小见大,叙议结合
将某一文化事物与人物相联系,作为“传统文化/诗情画意”的体现与承载,可以兼顾艺术作品的厚重感和人物事迹的感染力,使抒情、叙述、议论有机结合。(tips:《九歌图》与陈洪绶,《五牛图》与张承枝)
2、调整措辞,铺采摛文
大家的行文风格各有不同,我们可以结合主题进行微调。“传统文化/诗情画意”一类的主题,强调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行文时,可以在找准重心的基础上,适当地张扬文采,引用诗词句以增加文章亮点。(tips: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3、紧扣主旨,渲染情境
区别于对单个事例的深入剖析,铺陈列举多个人物素材讲究语言的精炼、内涵的丰富,在紧扣主旨前提下,适当渲染人物的情感,升华主题的意境,使文章更具风格。(tips: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名言警句】
1、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歌德
2、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毕加索
3、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冈察洛夫
4、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爱因斯坦
5、艺术是人类的天性。——伯克
6、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7、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会失掉一半。——赫伯特.斯宾塞
8、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理从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托尔斯泰
9、我并不照自然描绘,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我不是要画现在看到的东西,我要画的是曾经看到过的东西。 ——蒙克
10、只有形式对心灵产生作用时,我们才能理解和欣赏一件作品;也只有通过形式,我们才能理解内容并欣赏一件作品。 ——康定斯基
11、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罗丹
12、我们绘画是比喻,不是模仿。形式和色彩本身并不美,只有通过心灵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的。 ——凯尔希纳
13、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法而已。——徐悲鸿
14、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感情是属于时代的。——胡一川
15、艺术可遇不可求:它不会因为你是平民而对你视若无睹,也不会因为你是王公而对你青眼有加。天时未到,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不能使艺术品诞生。——惠斯勒
1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
17、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方薰
18、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张彦远
19、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
20、欲立艺者,先立人。——齐白石
21、文学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观念来表现自己。但是画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觉和知觉到的具体化。——塞尚
22、照搬自然景色是绝对画不出传世之作的。——乔·雷诺兹
23、在油画的后面,跳动着画家的脉膊;在塑像之中,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里尔夫
24、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爱因斯坦
【佳作展台】
简素透澈,余味深长
比之色彩浓艳、注重写实的西洋画,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留白,崇尚意境。一点淡墨,几笔线条,于点染顿挫之间营造出空灵淡远、余味深长的境界。“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水墨画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淡泊素朴、深刻明远的精神。(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张择端兼用大手笔与工笔细描勾勒出汴京城的盛世景况,人物、细节处理得微小谨严、恰到好处;“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黄公望首创“浅绛山水”,勾勒皴染时敷以淡彩,绘出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人识得真空相,便是长生不老翁”,八大山人历尽艰辛、看破红尘,略去浮华、凸显幽深,寥寥数笔便是一个玄妙的方外净土。(列举铺陈+演绎叙写)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这样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淡雅简素、透澈明畅的水墨画不仅是东方审美的具现,亦能于无形之中予人感触、点化,既彰显出中国文人高尚纯洁的情怀气质,更是中华文明的诗意象征。(引用颂扬+总结升华)
【小技巧】
语言表述
1、“中华传统文化”类作文可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简单对比中西文化更能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2、论据的描述可采用列举铺陈和演绎续写综合法,既具整齐形式美,又显得丰富洒脱。引用相关诗句还能增加文采。
3、对素材进行发散和联想,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总结提升主旨,使文章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