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麟庐,新中国画廊鼻祖,“和平画店”创始人。许麟庐去世后留下字画估价达到20亿以上。许麟庐儿子许化迟,买下8000多张画,现在价值几十亿。新中国第一收藏家族,两代人经营和收藏名家书画,赚下了100亿家产。
许化迟,许麟庐的第9个儿子。1983年,许化迟以20万元买下8000多张画,现在价值几十亿,升值了1万倍。1951年,许麟庐在东单西观音寺胡同开了一家画店“和平画店”。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书画家都很清贫,为了帮助画家解燃眉之急,许麟庐收画总是先给钱,画放在店里慢慢卖。当时的许多“非著名”书画家,后来都成了大师级人物。由于许麟庐对书画艺术的鉴赏能力,使他担当了伯乐的角色,并与他们成为了交往甚密的朋友。和平画店的品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画家们作了宣传,给他们提供了让社会认识的机会。彼时的许家就像是个驿站,也像一座善心的寺庙。各界名流纷至沓来,齐聚一堂。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许麟庐本身的艺术造诣以及由当时中国书画界众多殿堂级的人物构成的朋友圈,为许家子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旁人难以企及的文化氛围,而许化迟也正是在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得到艺术的滋养与熏陶,并在这个过程中见证亲历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在许家一众儿女中,许化迟最爱书画,也最具艺术灵气。打记事起,许化迟耳濡目染的全是书画,空气里时刻飘着纸墨香。往来许家的书画家个性迥异,从他们身上,许化迟深深体会到什么叫“画如其人”,博采众长,为其所用。许化迟感慨,大部人并不舍得把钱用在买画上。当时有意无意收藏了大师级画家作品的人,今天都成了富翁;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些画家们却无法享受其作品所创造的巨大财富。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许化迟,不觉间在心里悄然埋下了弘扬传统书画艺术的愿望。许化迟说:“那会儿纯粹就是喜欢,就是玩儿,根本没想着赚钱,甚至成为收藏家。”因为父亲许麟庐与齐白石的师徒渊源,许化迟也深受其影响,藏有不少齐白石的画。他曾经花高价在嘉德拍下齐白石的《蚕》和《草虫花卉四圆光》,许麟庐夸儿子有眼力。在许化迟收藏的众多齐白石作品里,还有一幅失而复得的匾额“老莲堂”。“老莲堂”三个字是齐白石手书,两侧的落款批注则出自许麟庐的亲笔。许化迟介绍,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陈洪绶号“老莲”,因许麟庐收藏了其作品,特意请恩师齐白石题写“老莲堂”三字作为纪念。后来将这幅字赠送给了老友“左海诗人”邓拓,并写下批注交代此事原委。文革期间“老莲堂”不知去向。几年前,许化迟意外地在嘉德拍卖现场得见,不惜高价拍下。许麟庐激动地在“老莲堂”大字右侧写下新的批注:“此幅‘老莲堂’是我上世纪六十年代赠与‘左海诗人’邓拓先生的,匆匆四十六载,小儿化迟重金购得,今有缘又回竹箫斋不胜感慨,戊子年初冬麟庐九十三岁再题。”“齐白石晚年时的作品有很多都与旧时技法不同,这幅字上如果没有父亲许麟庐的题款,一般人很难看出这是齐白石之作。”许化迟表示,“艺术无定则,无定法,无止境,这恰是艺术的魅力。”爱好收藏书画的人士,大都是文化艺术界人士,被称为“文人收藏”,很多精品书画通过各种方式得以保存和流传。此外,一些国内外政商名流,了解国外艺术品市场的华侨,往往也会通过熟人买画。许化迟涉足收藏时,接触过不少港澳等地的华侨,分享了有趣的收藏故事。七十年代末,一位香港华侨通过许化迟买了几位画家的作品,事成后给北京的一众画家每人送了一台18寸大彩电。“在当时只有少数人拥有14寸黑白电视机的年代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许化迟表示,有画家喜欢摄影,华侨就用尼康相机来换画。1980年,许化迟定居香港,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新世界。当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傅抱石的《湘夫人》拍出18万港币,已是当时天价。但内陆与香港的书画艺术品差价非常大,内陆还没有意识到艺术的价值,也没有形成艺术品拍卖的体系。1983年,许化迟陪何厚镗的夫人到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偶然得知外宾服务部出售近现代画家的作品,以换取宝贵的外汇支持国家建设。许化迟出于对书画家的感情和对书画艺术品的认知,把所有画作全部买下。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觉得许化迟疯了。“回过头来看,当初那20万和那批画现在的价值相比,真的是九牛一毛。”许化迟感慨,当时并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甚至也不敢保证都能卖出去。“我曾经出让的画有很多翻了百倍、千倍,但我从不后悔。画作卖多少钱,取决于画家作品水平,还取决于时代背景。特定时期,你只能做过路财神。”许化迟说道,“我经手的时候,当时市场行情就是这样,也亲身体验到艺术品收藏带来的震撼与满足。”2001年,许化迟将筹划多年的想法落实,创建了和平艺苑,希望借此向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同时让父亲的老朋友、自己的好友有一处相聚的空间。1956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许麟庐把和平画店全部齐白石及其他书画作品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这些画现在大部分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其中很多作品上都盖有“麟庐收藏”的印章。山东烟台是许家的祖籍地,许化迟帮助完成了父亲许麟庐的遗愿,捐献部分作品给烟台博物馆,成立了许麟庐艺术馆。许化迟希望通过一己之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中国书画。2011年,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嘉德春拍卖了4.255亿元人民币,《山水册》在嘉德秋拍以1.94亿人民币成交。同一年,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册》在瀚海秋拍卖到2.3亿人民币。2012年,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在保利春拍的成交价是2.9325亿。2017年6月,黄宾虹巨制《黄山汤口》在嘉德春拍以3.45亿元落槌成交,创下个人作品价格历史最高。大师们生前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若干年后会如此火热。仅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书画大师们的作品价格涨幅超过1000万倍甚至更多。“上亿就是天价吗?两三亿就到顶了吗?不是。”对于动辄过亿的画作,许化迟觉得,“中国书画家作品的价格还不够高。”“别说超过全球平均价格,就连清末的价格都还没达到。一张唐伯虎的画最多不过四五千万。你要知道,清末民初那会儿,唐伯虎一张画能换俩大四合院。你买俩北京的大四合院得花多少钱?当年收藏家张伯驹为了买下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避免它流失海外,卖了半条街那么大的一大片房子,加上夫人的首饰,才凑足240两黄金。现在占地13亩的房子值多少钱?”许化迟对比道,他预测书画作品价格的眼光很独到。10年前,他用200万买了一张齐白石的画,当时别人并不相信他“以后肯定过千万”的预测。结果5年后真的过了千万,许化迟说“再过几年会过亿”,别人还是不信。事实是之后的5年内就过亿了。每当有人问许化迟“收藏艺术品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类问题,他的回答总是干脆利落:“随时!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