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本命歌单(一百一十四):吴哥窟
来自后台的点播
收到这首歌的点播消息时,最好的朋友发来留言:
“你知道吗?我又看到了那个人。”
“哪个人?”
“那个很久以前曾经偷偷喜欢过,后来却消散在人群中的姑娘。”
“嗯,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种感情,是从来都没有希望的。”
说出这句话时,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后面半句话,是我没有说出口的。
这世上求而不得的方式和状态,实在可以有许多种。
比如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比如曾经深爱的那个人,她亲手剥夺了你的立场和身份。
后来我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于是有人总结:
“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被叫做一场无望的感情。”
似乎在广东歌世界里,的确没有什么作品,比下面这首歌更能表达这种无望了。
传闻中的本命歌单,第一百一十四期。
陈珀作曲,林若宁填词,吴雨霏演唱的单曲《吴哥窟》。
这首歌发行于2011年11月15日,收录在《我本人》这张专辑中。
熟悉这首歌的朋友不难看出,这是林若宁的“电影映射系列”。
《花样年华》的片尾,周慕云千里迢迢来到吴哥窟。
他竟然能找到一个有点微妙的树洞,理所应当的,这里成了他吐露心声之地。
这个树洞毫无悬念的承载了他和苏丽珍的这段感情,这个秘密。
正如之前所言,这是一段注定无望的感情。
两人都有彼此珍惜过的感情和伴侣。
恰因如此,当友人问林若宁为何会写《吴哥窟》这首歌时,他这么说:
“我想试着探究一下他们的心声”。
这个答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吴哥窟》的歌词风格。
一种纠结、细腻、微妙却又显出迷茫的心理预期。
可惜的是,感情这回事,可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说服自己。
许廷铿在《登对》里这么唱:我不可以讲内心的一句。
什么意思呢?
这表示“哪怕我确实对某件事很纠结”,哪怕这确实是我的心声。
这一切也无法轻易对谁言说。
有时候我会暗自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假如《吴哥窟》最终写出的心思是男方的,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他一定是这段感情中付出更多的那个。
因为付出得多,所以不舍得在这段微妙的关系中选择退让。
事实却正好相反,这首歌选择了女方视角。
子曾经曰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可真到了心有牵念之时,世上能做到洒脱坦然的,却不知有几人。
我不知道某老人家有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但他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有歌迷朋友可能会细想:既然不能退,那进一步又会如何?
答案当然是——也不可能。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现实,都必须有身为一个成年人的觉悟:
立场、身份和资格,才是一段感情中最珍贵,也最容易被低估的东西。
在以往陪朋友们听各色备胎歌时,我曾不止一次谈及这件事。
讽刺的是,上述三要素无论哪一个,故事里的男人都没有。
这种极致的落差,令《吴哥窟》无奈和哀伤的底色更加浓烈。
林若宁的这首歌,兼具细腻,精准和锐利三大特质。
看似简单的遣词造句,毫无意外的洞察了复杂的情绪和人心。
其中奠定作品基调的第一个小节,尤其值得细品:
睁开双眼做场梦
问你 送我归家有何用
虽知道你的她 无言地向你尽忠
望见你隐藏你戒指 便沉重
短短四句歌词,实际上已经写透这个故事的根本。
以梦开头的选择,注定了这个不切实际的结局。
不切实际的根源,在于不为世俗道德所容。
所谓“望见你隐藏你戒指,便沉重。”恰好和“送我归家有何用”形成近乎残酷的对比。
女人当然比谁都能清楚的看见戒指,正是这种视线,界定了这段关系的性质。
这是一段无法冷静面对,只能活在幽暗之中,无法出现在阳光下的感情。
如果我们都选择放手,曾经的感情便会如同气泡般消散,不为世人所知。
我不得不承认,陈珀在旋律的选择和编排上着实天赋异禀。
这非但让作品的悦耳度直接拉满,还让作为慢板情歌的《吴哥窟》罕见的没有沾上太多的苦涩和沉重。
所以这世上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只在乎曾经拥有”呢?
恐怕除了亲历者,一切根本不会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