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阖闾的故事以及吴国的灭亡。
吴王阖闾,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了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在此方略的指导下,吴国先后击败楚国和越国,称霸一时。
要说这个吴王阖闾,得从他爷爷吴王寿梦开始说起。吴王寿梦在位时,吴国开始走上强大之路,开始自称吴王(估计是和楚国学的,他爹名叫去齐,史称吴候去齐)。
这个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其中季札是寿梦四子中最知书达礼、仁爱贤明的一个,因而深得寿梦的宠爱,还想要把王位传给他,可是季札怎么也不肯接受!于是寿梦临终前,把儿子们都叫到身边,并嘱咐长子诸樊,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以便最后传到季札的手中,诸樊感泣而应。于是吴王寿梦去世后,诸樊继位(史称吴王诸樊);诸樊去世后,余祭继位(史称吴王余祭);余祭去世后,夷昧继位(史称吴王夷昧);夷昧临死时,他重申父兄之命,要季扎接替王位,季扎再度拒绝(后来人们评价他是:视富贵如秋风,不羡王位的千乘王),并逃到边邑延陵躲藏起来。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遂奉夷昧的嫡长子僚为王,史称吴王僚。
阖闾是老大诸樊的儿子,他觉得既然四叔季扎不愿意当吴王,那么按照长幼顺序,理论上应该轮到他(老大的儿子)继承吴王之位,而不是三叔的儿子僚!于是他心有不甘,暗中招纳贤士,准备夺回王位。公元前515年,吴王僚趁楚平王驾崩,国内动荡之时兴兵伐楚。由于国内空虚,阖闾加大了策动政变的步伐,他在吴王僚班师回朝的庆功宴上派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专诸也成了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由此阖闾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值得一提的是阖闾为了杀掉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又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要离也是春秋“四大刺客”之一。
吴王阖闾的王位来源虽然存在争议,但他的确是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能人,在位期间广纳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他任用楚国旧臣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吴国的建议。还经伍子胥推荐,重用齐人孙武(其巨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拜其为将军。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几乎灭掉楚国,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才使秦国出兵助楚复国。
吴王阖闾打败了楚国后,吴国成了南方霸主,但是如果要想北上称霸诸侯的话,后方的越国始终是个心腹大患,越国不除,后方不稳!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兴师伐越。越王勾践带兵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南)抗击(史称“槜李之战”),他见吴军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觉得硬拼估计拼不过,只能智取,于是他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这个战机,向吴军发动突然袭击,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大败吴军。战斗中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落脚趾,后重伤而死,葬于苏州虎丘山(据说入葬时夫差把阖闾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那里。后来“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后来演变而为虎丘剑池,现为国家5A级景点,淡季:60.00元 旺季:80.00元)。
临死前阖闾立太子夫差为吴王,并留下遗言: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三年后,吴王夫差在夫椒(无锡太湖马山)击败越国,攻入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终于为父亲阖闾报复了越国。
越王勾践派人向吴国求和,伍子胥认为不能答应,必须灭掉越国以除后患,但吴王夫差志得意满,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只是让勾践为之服役,一晃时间过去了三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这三年间,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夫差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地”,后来果如其所料,吴国被越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