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融墨彩·师法自然——陈吉生中国山水画艺术微探
陈吉生,1955年9月生,杭州市人,自号半禅、师石,愚静斋主。自幼好涂鸦,后得徐从初、曾宓先生指授,取法传统,力求宁静高远、古朴苍幽之境界。
现为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杭州市美协会员,江南画院画师、杭州西子画院画师,黄宾虹学术研究社理事,国家三级美术师。
画册《江南国画名家一陈吉生》和专著《国画技法一山水》,分别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和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烟霭春意浓·春 76x35cm
莫道前途多确荦
写出江南湿翠山
文/俞建华
初次读到陈吉生的山水作品,深为他那湿翠氤氲、丘壑磊落的特色所吸引。不久,我在他为朋友画的长卷上题了三首俚句,以表示我的感想:“青山叠叠映斜曛,野径随溪人谷分。翠壁丹崖净无垢,英雄不敢勒功勋。”“导幽探胜步迢迢,小坐清溪饮一瓢。莫道前途多确荦,云飞不碍碧山高。”“不囿西湖水石间,烟云供养证荆关。悟来柴丈氤氲法,写出江南湿翠山。”
夏山暮雨时·夏 76x35cm
按照我学画山水的经验,非科班出身的山水画家,颇好作简笔局部之景以回避全景山水的繁笔之功,而吉生甫一入手,即攻丘壑之变,难能可贵。我们知道,山水画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后,历代大师大都以表现层峦叠嶂的丘壑美为主创题材,甚至我们还可发现,几乎每位大师都有新的皴法创造。这当然与他们的生活基地有关,广大中国北部的崇山峻岭就是他们的天然粉本,皴法就成了营造丘壑美的核心技法。
秋山带夕阳·秋 76x35cm
我认为若纯以笔墨的精粹而论,在历代山水画大师中,石涛是有所遗憾的一位。特别在表现层峦叠嶂时,尽管千笔万点,却难掩其山峦势韵的窘迫之感。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竟然能以这样的笔墨营构出情韵独具的简笔小品山水,是很了不起的。他在山水画上的建树,倒是回避了历来大师重丘壑之美的传统课题,偏师独出,别成规模。当然,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也是传统画论中的扛鼎之作,影响巨大,成就也许高于他的画艺。
冰泉悬众壑·冬 76x35cm
因此,从吉生的师承渊源中指出其中具有石涛的成分,是很必要的。把吉生引进山水画大门的是受教于唐云先生的徐从初老师。唐云先生虽以花鸟画享誉画坛,其实,他那胎息于石涛的山水画也很精彩。
烟雲黄岳处处奇 68x68cm
唐人诗意 68x68cm
虽不重个人特色,功底却不输花鸟。值得称首的是,唐云先生学石涛出诸茂朴之笔,自然就化解了石涛笔墨过于率意而易滋“江湖气”的弊病。这就为他那些不以花鸟画为主业的学生,开辟了一条学石涛的稳健之路。因此,可以这么说,吉生学画山水接受的正是这样的稳健训练。
春 36x66cm
对于吉生来说,转益多师是必然的事,其中,龚贤墨气氤氲的画法使他情有所钟。石涛的用墨虽也颇有特色,但与龚贤相比,颇欠深沉之感。因此,吉生以龚贤墨法灌注于原先的石涛根基,就起到了“健身补气”的作用。吉生作山水能得丘壑之胜,也许正得力于此吧?
夏 36x66cm
正因为在吉生笔墨中有石涛的基因和受龚贤的熏陶,因此与精通墨法而构景幽深的浙江画院曾宓先生交往,自然促使了他从重丘壑之美移到了对意之美的追求。从精神层面上来看,这是一个从追求崇高向追求自然美转变的过程;而从技法层面上来说,也是一个从笔墨相生的无尽生发向化繁为简的水墨化醇的升华过程。正如黄宾虹所说的,这是“以少许胜多许”的“依然有千岩万壑之思”的方法。因此,“较繁密为尤难”。吉生画事的进一步成熟也许正由此起步吧。
秋 36x66cm
总之,画山水既是一个筑基于传统山水、以大自然为师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大自然“神遇而迹化”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自造乾坤的过程。我想,吉生的成熟正是建立在这个认识上面的。
冬 36x66cm
形神俱得·雅俗共赏
文/牛夫
山水画家陈吉生最近在一个联展上展出的20余幅力作,形神兼得,雅俗共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雅俗共赏,对一些猎奇求怪的画家来说或许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一种很高亦是很难企及的文人画境界。雅,是指作品要有蕴涵、有个性、有韵致、有品格,简言之,要传神畅意,情融墨彩。这是一个画家长期的学养积累和审美判断尺度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非短期之功能及。所谓俗,意指通俗,即作品的造型设计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说白了,就是要使大家都能看得懂,能从审美的层面接受得了,陈吉生以写实的笔墨造型,努力追求以形传神、以象表意,以技生韵的艺术效果,将雅与俗较好的统一起来。
太行大峡谷雄姿 138x138cm
《千岛湖暮色》一画,作者以厚重、朴茂的笔器,营造了一派林木幽深、云雾苍茫的景致,将人的思绪引进了一个独到的江南胜景中。尤其作者似在不经意间在林中点染的几间茅舍,不由让人引起在这远离尘嚣的山林中享受那世外桃源的宁静自在是多么美好的遐思。
山居自有云来去 68x138cm
水墨山水《钓台烟云》,画面上青山傍湖,秀水环山,一派空灵清润的江南山水神韵,如此巧妙的处理画中各类物象动与静、藏与露的关系,淋漓尽致的展示了江南水乡迷离幽致的效果。在诸多作品中我们还发现,画家有时虽然选择了特定的创作物象,其实并没有刻意地将特定的山川形貌照搬到画中,而是将功夫主要下在表现出特定山水的气息神韵上,使自然山水与意境山水有机地融汇为一体。这些正是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审美尺度所孕造出的心智之果。
山水清寂 50x90cm 2013年
一种风格面貌的形成,并不是凭主观想象而能为之。而是由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学养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吉生也不例外。
笔底山水 68x45cm 2014年
陈吉生,一个文质彬彬的正人君子。他平时言语不多,甚至有点内向,惟对艺术十分虔诚又执着。他自幼酷爱绘画,但年轻时正处于文革动乱的年代。1975年,他作为知青被安排到淳安山区插队。山乡秀丽宜人的湖光山色,决定了他此生潜心于山水画创作的从艺道路。那时可供学习的教材很少,吉生唯一能找到的参考资料就是一本《工农兵画报》,要提高技艺主要靠自己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揣摩。
禅林清景 68x45cm 2010年
吉生热情地拥抱生活,尽情地在山川林木中领略草木生灵的万般情状和风雪雨霜中的无限生机,并将丰富的切身感觉努力在自己的笔墨中表现出来。他在淳安山区整整生活了5年。这5年正是他人生旅途中最佳的求学年龄段,却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能进专业美术院校深造,但吉生并不感到遗憾。他十分清楚,这5年广师造化,胸藏千岛湖的山山水水,对奠定他的山水画创作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生活对他的馈赠。
登步寒山 68x68cm 2011年
至今,他对自己熟悉的山乡仍然怀着深情眷恋,每每临池,便会情不自禁的唤起描绘讴歌的激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吉生感受尤为深切。
访友值烟云 50x90cm 2012年
诚然,生活固然重要,但画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领会和修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吉生认定,杭州是一方传统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的沃土,不管是科班生还是自学者,只要将艺术根系深深地扎进这方沃土中,艺术之神都会公平地给你一样丰富的养分。
行云思故山 50x90cm 2012年
他1979年回城后,便广师古人,广师能者。他与黄子久、王叔明、沈石田、石涛、八大、龚半千等古人前贤神会取法,追求文人画的内涵和力度;对身边的师能者,同样不放过求教解惑的机会。在当代师长中,他受著名画家曾宓先生的影响最大。曾宓先生对黄宾虹的渍墨、宿墨、泼墨法领悟得十分深刻,点线面的构成尤为精美,作品既有传统的文人气息,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对此吉生十分崇尚,多年来坚持对老师的作品研究学习,以此滋润自己的笔端,可谓受益匪浅。
秋日红叶 138x68cm 2015年
2006年,他择机在中国美院进修了一年,又结识了众多师长。这些年来,吉生所经历的正是一条踏踏实实夯实传统基础的必由之路。如今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墨气氤氲的画法龚贤的神韵,朴茂率性的笔墨中则不无石涛的踪迹。而他浑厚高逸、古朴苍幽的境界,则与黄宾虹、曾宓先生的笔墨一脉相承。
会心得趣 68x68cm 2014年
陈吉生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山水画法》一书中,以较多的篇幅引导读者从古人、从能者积累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正是他自己从艺经历的切身体会。
几处幽居 68x45cm 2014年
年届天命之年的陈吉生,从他的作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书画爱好者关注和欢迎。他认为艺无止境,画家就是要真正把画画好,不断超越自我。这是自己最大的责任。凭着这样的从艺心态,我们相信他的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空濛山色 68x45cm 2014年
林间松韵 68x68cm 2013年
名山许游 68x45cm 2014年
暮色苍茫 68x68cm 2010年
秋山霁寒 68x45cm 2013年
山居清思 68x45cm 2012年
山水真意 68x45cm 2014年
水明疑月 68x45cm 2013年
思古山水 68x45cm 2014年
随处山水 68x45cm 2014年
太行居家 138x68cm 2009年
万壑千崖 68x45cm 2010年
万类霜天 68x45cm 2013年
西溪秋暮 68x68cm
夏雨过后且看云 68x45cm
烟雨归舟 50x50cm 2010年
意欲泼墨成云烟 68x45cm 2014年
云光舒卷 68x45cm 2014年
质古文今 68x55cm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