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阳痿(二)——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
实证:由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外邪侵袭,以致肝气郁结,肝经湿热,痰湿阻络,肝经瘀滞者属实证,多见于中青年。
虚证:恣情纵欲,思虑惊恐,久病不愈、年老体衰致心脾两虚,惊恐伤肾,命门火衰者则属虚证,多见中老年。
虚实夹杂:久病入络,肾虚痰瘀或肾虚邪恋者多为虚实夹杂。
(二) 审病位
因肝气郁结,肝经湿热,病位在肝;大惊卒恐,房室劳伤,命门火衰者,则病在肾;思虑太过,心脾受损,则病在心脾;
内蕴湿热者,往往先犯脾,后侮肝;痰湿血瘀阻滞者,则病在血脉与宗筋。临床上有时单一脏腑发病,亦可累及多个脏腑经络。
(三)明寒热
阳痿热证者,其热常与湿邪夹杂侵犯肝经,临床多见阴囊潮湿,舌苔黄腻,脉弦数或伴见手足心热,潮热腰酸,舌红苔腻,脉弦细数等热灼肾阴,虚热内生之候。
阳痿寒证者为命门火衰之虚寒,临床可见腰膝酸冷,肢体畏寒,夜尿频作,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迟。
二、治疗原则
(一)虚者其治在心脾肾,注意祛邪
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恐惧伤肾,均宜补益,依其挟痰挟湿夹瘀之不同,佐以化痰、祛湿、活血、通络,补虚泻实。
(二)实者其治在肝,当分辨肝郁、湿热、痰瘀之不同
实者其治在肝。依其肝经自病,邪客肝脉和他脏相病之不同,木郁者宜达之,湿热者宜清利,痰瘀者宜通化。
三、证治分类
(一)命门火衰证
1.症状:
主症: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
兼症: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 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舌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2.证机概要: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宗筋失养。
3.治法:温肾壮阳。
4.代表方:赞育丸加减。本方功效温补肾阳,兼以滋养肾阴。适用于真火不足,阳虚精衰之证。
5.常用药:
巴戟天、肉桂、仙灵脾、韭菜子―――壮命门之火
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当归―――从阴求阳
6.加减:
滑精频繁,精薄精冷,可加覆盆子、金樱子、益智仁、补肾固精;若火 衰不甚,精血薄弱,可予左归丸治疗。
(二)心脾亏虚证
1. 症状:
主症:阳痿不举,心悸,神疲乏力。
兼症:面色萎黄,失眠多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证机概要:心脾两虚,气血乏源,宗筋失养。
3.治法:补益心脾。
4.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有益气健脾,养心补血作用。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虚弱之证。
5.常用药: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补气助运
当归、熟地黄、枣仁、远志―――养血安神
仙灵脾、补骨脂、九香虫、阳起石―――温补肾阳
木香、香附―――理气解郁
6.加减:
夜寐不酣,可加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若胸脘胀满,泛恶纳呆,属痰湿内盛者,加用半夏、川朴、竹茹以燥湿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