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答疑:我学陈巨来,该从哪儿开始练篆书?
印友的提问
今天集中回答一位印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来自头条的一位篆刻爱好者,如图:
(印友的提问)
问题看上去很长,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因为不管是吴昌硕的石鼓文入印,如图:
(吴昌硕的石鼓风格:虚素)
还是邓石如的篆书风格,如图:
(邓石如的篆书)
或者陈巨来的细朱文,如图:
(陈巨来的细朱文:梅景书屋)
我们喜欢他们的作品,喜欢的是他们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审美风格,他们所使用的文字素材都是篆书,这与篆刻的基础问题——篆书临摹样本的选择和练习以及如何配篆并非紧密对应的关系,真正要提前理解清楚的是印式与篆书种类的对应问题,即:1、古玺格式以大篆为入印文字(今天的文章没有涉及古玺印式);2、元朱文印式以小篆为入印文字;3、汉印印式以缪篆为入印文字。
明白了对应关系,自然就明白了练习篆书的入手方法,不理解印式,就无法进一步说到风格化倾向。这里提及的问题,前面讲印式与篆书的种类时已经详细讲过,今天只算是细化回忆,或者说是讲得更白话一些。
学篆刻,关于篆书的练习,都可以依照下面的方案练习篆书:
小篆是基础
小篆练习是篆书练习的基础,我们建议初学篆刻从小篆开始。
篆书是装饰性极强的字体,其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笔画纯以中锋完成,字内空间基本匀齐,这些基础特征在小篆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们建议从小篆练起。而练习小篆的样本并不好找,因为真正的秦小篆基本绝迹了(详见前面的文章),我们只能拿后世的小篆样本去临习,比如《峄山碑》:秦本已不在,现在好一点的本子,就是徐铉的摹本,如图:
(《峄山碑》徐弦摹本)
《峄山碑》是碑,可能离手写体有点远,找不到笔法痕迹,不容易上手,但也不是没有好处,因为如果真正临好了《峄山碑》,小篆的对称、匀齐等特征基本就解决了。
容易上手的版本可以找近现代书家的帖本,如王福庵的《说文部首》,如图:
(王福庵《说文部首》)
帖本的好处在于可以找到何处起笔,何处收笔,如果仔细读帖,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这样当然好,可是,临写这样的样本,自然会受王福庵个人风格影响,会略略受其模铸力影响,但问题并不大,因为如果真正喜欢这个临本,又临好了,写出跟王大师一样的好字,小篆的问题就解决了。
(笔势清楚的《说文部首》)
学习汉印要学哪个阶段的篆书
写好了小篆,依然刻不好汉印印式作品,为什么呢,因为汉印里用的篆书,不是小篆,而是缪篆。二者并不相同。缪篆的样本,都集中在汉印里,那怎么练缪篆呢?有两个入手处:
1、写相对字形较方的汉篆临本。比如《袁安碑》《袁敞碑》,这两个碑基本可以断定出自一人之手,是汉篆的代表作,如图:
(《袁安碑》拓片局部)
或者更接近缪篆方正的《祀三公山碑》(大三公山碑),清人评价它“非篆非隶,盖兼二体而为之”,这实际上正是汉印所用篆书的字体,如图:
(《祀三公山碑》拓片局部)
2、临摹汉印。这个我们就不必细说了,因为我们前面说了,要想真正把汉印刻好,临摹是最好的方法,临摹的过程,既解决写的问题,也解决刻的问题。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也要认真记认缪篆体势的篆书。
(汉印样本)
如果要抄近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是抄字典,比如《汉印文字徵》(现在有售的版本是《增订汉印文字徵》或者《缪篆分韵》《汉印分韵》,也不必全抄,集中解决常用字的缪篆写法。
(《增订汉印文字徵》内页)
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记清楚:汉印用的是缪篆,不是小篆。
学习陈巨来的朱文应当学哪个阶段的篆书
陈巨来的朱文,一般来说是指的他的细元朱文,我们一定要记得,元朱文使用的素材就是小篆,上面小篆一节,说的是小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坚实这个基础,我们读陈巨来的相关文字,经常会读到陈巨来能通写《说文解字》,或者任意捡出一个汉字,他就知道这个字的小篆写法。要知道,《说文字解》所用的篆书,就是小篆),细朱文印自然就不是问题了,因为元朱文的基本问题就解决了。再回忆一下元朱文的特征:
元朱文印的特征是线条匀称,小篆入印,朱文细线、文字连边,章法匀整圆润。
(赵叔孺的元朱文印:“家在西子湖头”)
刻细朱文最重要的是抠细节。所以,在写好小篆的基础上,只要每次刻印,都多写几遍印稿,将字法、篆法、章法的细节逐一细抠一遍,多写几稿,解决好疏与密,处理好方与圆,好作品慢慢就上手了。
(陈巨来的朱文印“下里巴人”)
今天的这篇文章只略略说了印友提问中提到的汉印与元朱文印式的问题,还远没有说到风格,那是进一步风格化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谈风格还太早,也是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