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虚劳——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
虚劳十二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虚劳之病,脾阳陷败,风木枯槁,郁迫不升,是以里急。木中温气,阳气之根也,生气之陷,原于阳根之虚。黄芪建中汤,饴糖、甘草、大枣补脾精而缓里急,生姜、桂枝、芍药达木郁而清风燥,黄芪补肝脾之气,以培阳根也。黄芪一两半,不宜多用,缓不能急。
1 黄芪建中汤,即是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诸不足者,稍加黄芪,不敢多用,多用气积也。观黄师达郁汤之理。
论;新加汤,是加人参,也是补肝脾(脾胃)之气,人参是偏于里气(肝脾之阳)。对比黄芪,也是补肝脾,偏于走表,补里气而达卫气(肝木之气,经络之气)。
张锡纯解,黄芪补肝,同气相求,此点甚和黄师之解,故此理可信。张锡纯言,黄芪与白术同用,易生胀满,此点当留意是否真有胀满,有待考究。因病虚劳,也有胀满,不能大意,虽然本方无白术,但如果二药同用,必当细心观察。
虚劳十三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 肾位于腰,水寒不能生木,则木陷于水,而腰疼作。木郁下陷,则横塞少腹,木郁生风,则经脉枯槁而拘急。乙木郁陷,缘于土湿,木遏于土湿之中,疏泄之令不畅,故小便不利。八味肾丸主之。附子温肾气,地黄滋肝血,丹皮行瘀涩,山药山萸肉敛水精而止亡失,茯苓泽泻,泻水而渗湿,桂枝疏木而达郁。(虚劳之腰疼,也是筋脉之弦急,也就是此弦急在腰)
2 《难经》八难;肾气者,生命(气)之原也,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气)也。又名守邪之神。此气者,人之根本,譬之树木之根,根绝则茎叶枯矣。肾气即生命之“原”气。脉法四十,人之元气,宜秘不宜泄,泄则浮而秘则沉。此“元”与“原”气,当是一个溻思。也即本篇虚劳的定义,劳伤五脏元气,五脏“元”气者,根于肾之“原”气也。虚劳不足,元气虚衰,原气不足也。
《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一身之原气,故名曰原,三焦者,肾中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上下三焦之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
卷二,五脏风寒十七,下焦虚竭,中焦不和,上焦善噫。不须治之,久则阳降,肾气渐复,三焦气和则愈已。(胃降阳藏,故能自愈)
《千金要方》肾脏论;凡肾劳病者,补肝气以益之,肝旺则感于肾也。
肾气丸,地黄多而附子少,即是补肝气以益肾气也,故名为肾气丸,故师言君附子而非地黄。肾气者,一身诸气之原也。肾气丸,包含医理与药物选择,都是圣人精心考量,此为治肾气虚最好的方子,但绝不能用滋阴填精的理论去理解;肾气为主,以气为主,一旦曲解了方义,就导致医理越传越乱,药方加减越来越乱。
3 水寒土湿,木气下陷,风动则疏泄,故小便不利,肾虚则腰疼,木陷则少腹拘急。附子温燥水土,以培木根,升达风木,止风泄肾而贼土气也。地黄疏肝滋风木之枯槁,桂枝通经疏肝,丹皮行肝瘀涩,山萸肉敛肝之疏泄,皆是疏肝气以益肾气也,药多为疏肝药,薯蓣,助肺收敛,专止疏泄而保精神也。
论;肾中之温,是为木气之根;肾中之寒,传之于土,是以脏有湿寒,湿为土气,寒为少阴之客气,肾气足,则土不湿寒,木不陷郁。肾气丸,温脾肾之湿寒,以培木气之根,三阴俱治。三阴邪,风湿寒,总是紧密相联的,肾气丸统而治之也。
虚劳之病,上两条建中,本条讲肾气,下条讲风气。虚劳之病,虽言伤在五脏元气,主要还是在三阴虚寒。
肾气丸理论,《伤寒金匮》诸方之核心,即能治病,又能保健,男妇老少,皆宜之品,小儿遗尿多动,有地图舌,成人虚乏,老人杂病,治病保健,皆可用之,此方超过任何一个款保健品。伤寒论,肾气丸,你细品。
论;前医经验言,治大病难病时,可以用补肾温阳之法。或久病不愈时,用补肾之法。现代中医,偏偏发扬滋阴壮阳,补肾填精之论,现在又发展出来了什么肾阴虚与肾阳虚,用八味丸治肾阳虚,用六味丸治肾阴虚,此皆不懂肾“气”之论,疏肝以益肾气,不要以肾气之名而为填精之用。仲景与黄师,皆未注解,补肾填精之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