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差点让我们成为海洋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西汉时期,汉武帝发兵先后征服闽越和南越,建立政权稳定海疆,南方沿海航路自此畅通,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海上贸易由此拉开序幕,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这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录。中国商船从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出发,经南海到达今泰国湾、马来西亚、孟加拉湾、印度半岛等地,徐闻、合浦因而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与此同时,中国与东临朝鲜、日本的海上航线也已开辟。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海丝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其先决条件是具备远航的船只和指引航向的罗盘。北宋时我国造船业走向成熟,漕运和贸易的兴盛为造船业提供了强大动力。立国之初,为平定南方割据政权,都城东京设有造船务,负责船只建造和维修,江淮各路、军中多有船务、船坊。官营造船以纲船(漕运船)为主,真宗时期,纲船年产量2900多艘。民营作坊则多造商船,规模庞大、工艺精细,船只载量大、稳定性强。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

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东汉初年,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两宋时,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金所占,或受战事影响,外贸大量转移到宁波。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