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学如何才能实现集体崛起?(关于广西文学系列檄文第二篇)
前言:
广西是我第二故乡,前前后后陆陆续续在那学习、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处女作中篇武侠小说是在广西发表的,大学是在广西考的,目前有过的唯一工作单位也是在广西,结婚、生子、购房也是在广西,人生黄金时期(但不一定是创作黄金时期)在广西度过,说对广西没有感情肯定是骗人的。
这些年我去过的广西各地之多、给广西各地写的游记和给广西人写的散文和评论,可以结集好几本书了,我也在广西培养了不少学生,在教学、科研、宣传、报刊书籍出版、文化产业、景区开发上做了不少事情;也许不敢跟广西本地人比,但跟在广西的外地人比,那估计谁也不如我。
跟全国各地一样,广西和广西人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包括对我的态度等,存在很多问题,让我又爱又恨,既温暖又寒心——也许比我老家还好些,可我最终还是要离开广西了。
我的说法是:“三进三出”:第一进,1992年来读中学;第一出,1994年去上大学;第二进,1998年大学毕业来工作;第二出,2004年辞职北漂;第三进,2017年前后,儿子上初中,回来陪他;第三出,今年明年后年(2021-2023年),随着儿子高中毕业上大学,基本独立了,我也基本离开广西,回湖南了,及每年会在北京等地呆段时间。
虽然我要走了,广西似乎跟我毫无关系了,但不管如何,对于广西文学的现状,我还在关注,在关心,在就事论事说说我的看法。尽管不一定对,尽管太尖锐,让人不高兴,可我还是要说。前面写了一篇《广西小说第一人、散文第一人、诗歌第一人是谁?》,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第二篇《广西文学如何才能实现集体崛起?》(这篇本来早已写了,并在我的博客发了,但这里又有一些修改、补充,后面还有一个《附录》),下面还会有几篇。
**********************************
(用图解释:广西文学的“盆景意识”)
这些年来,广西的文学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在全国诸多文学名报刊频频亮相,先后获得了区内外的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骏马奖、铜鼓奖、花山奖等,有目共睹。但是,客观冷静来评价,我们跟人家一些“文学高地”兄弟省市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019年第6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发表过我的25000余字的长篇论文《新世纪的展望:从曙光到旭日——广西当代文学综述与思考》,文中提到了广西多达1000余位作家、诗人、评论家、编剧、学者、教授、翻译、文学编辑与记者等及其成就,但是还不够深刻、针对,而且“马屁”是拍了,“圈内人”好像不怎么感冒似的;最近我又在网上写了篇短评《继续谈谈对广西文学的看法》(见后面的《附录》部分),尖锐是比较尖锐了,且产生了一些反响,但仔细斟酌,有些观点还不够全面、准确。现想结合这两篇东西,再来直接谈谈我的看法:广西文学如何才能实现集体崛起?
首先,我一贯的看法,广西这片土地一向不缺历史、不缺地利、不缺文化、不缺资源、不缺人才、不缺人和,那缺什么呢?缺格局、缺气魄、缺观念、缺体制、缺自信、缺宣传、缺产业化做大做强等。如何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如宏大的格局、豁达的气魄、开放的观念、灵活的体制,以及始终充满自信、不断加强宣传、把文学的产业化继续做大做强等。
再则,广西的很多作家、诗人,其文笔、技巧、经历、讲故事、情感、领悟……固然都可以,但毕竟学养和见识有限、理论高度与深度不够,再往上走是很难的。而且他们自己不会写理论著作、不会搞评论。对于这些方面,他们在勤奋创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才行。
第三,广西文艺界多年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作家艺术家、文联作协,不懂得联合、尊重高校搞评论、学术甚至也搞创作的学者、教授,不知他们是看不起、排挤后者还是顾忌、害怕后者,毕竟从综合文化素质而言后者更高,反正双方彼此并不和睦。这个情况,就是一些名作家进了大学工作或兼职后,仍无明显改观。这些人自己搞自己的,不怎么与老师们往来、合作,他们在大学跟不在大学一个样,在精神上没有接受、加入所在的学校,也不像个大学教授,仍只是个码字的;显然格局、气魄、智慧、技术都不够。其实,广西大学、广西民大、广西师大、南宁师大、玉林师院等高校还是有很多颇具实力的老师,其评论、理论、创作都来得,学问、文采、见识、经历、经验都不错。可广西文坛一直不重视、不合作,可惜了!这一点,那些“文学高地”,如京沪、两湖、江浙等省市就做得好很多。
第四,广西各地各族的优秀作家、诗人不少。广西文学要整体崛起,必须更加抱团发展才行,光靠文联、作协那几个人,及再签约少数几个作家、诗人,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广西的中学教育与高考,光靠几所重点高中是不行的;同样,广西文学的发展,光靠抓住几个作家、诗人,以及只盯着全国那有限的几个刊物、几个评奖,也是远远不行的。要发现、团结、联系、帮助、推荐更多的人才,要把目光放到更多的领域、平台,不能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第五,搞小圈子也是不应该的。因为是老乡、校友、同事等关系,或平时来往比较多的人,就走到了一起,一些机会、利益也都先分给了他们,显然伤害了大家的感情。
第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的就是永恒的。昔日广西老一辈的作家诗人、教授学者们,都懂得尽量写有广西元素与特色、有各民族题材与风情的作品;可是这些年来,60后、70后、80后、90后中青年作家们,也许其艺术技巧、文笔风格是在进步了,但是“广西元素”却越来越少,看不出具体是写哪个地方、哪个民族、哪个时代、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不良的趋势。不能过于鼠目寸光、追名逐利,只想着获大奖、上名刊,却脱离了本土、脱离了实际。虽然这些年有人获了几个全国奖、频频在名刊露面,但要说全面辉煌,那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第七,广西的文学艺术跟广西的官场一样,不能依赖吃流水席似的“空降兵”,不能靠那些从外面引进的博士、教授,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尚且不说,对广西也没有什么感情、不怎么了解广西,他们的研究、创作也不以广西这个地方、广西各个民族为主,所以还是得靠土生土长的,而且创作脚踏实地、原汁原味的作家诗人们。
第八,这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宣传部、文联、作协等单位,报刊、出版社等组织了很多主题性、主旋律的征文,如抗击新冠肺炎、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等,涌现出了大量优秀诗文作品;但是一些作家、诗人也存在粗制滥造、“多快好省”,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写了许多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口水诗”“垃圾文”的情况,贻笑大方。
本文先只提到这么多吧。广西文学要解决这些问题,才有更好的前途,否则就是一场笑话。
********************************
附录:
继续谈谈对广西文学的看法,有些尖锐,一家之言吧
刚读到清华大学教授、诗人与诗歌评论家西渡的文章《硬核的软肋: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批判了诗坛的很多问题,多数观点我都同意。
文中提到,在中国,成名诗人对于后进诗人的压制已成惯例,如老兵之虐新兵一般。艾青压制北岛,北岛成为江湖老大后,再压制更年轻的一辈,更年轻的压制更更年轻的。
平心而论,这个问题在广西还不算太严重;又如排外,在广西也不算太严重。严重的是京沪、两湖、江浙之类所谓的“文学高地”。但是,别的问题,拉关系、小圈子、追名逐利、论资排辈、文人相轻……这些问题在广西还是有的。
广西文艺界多年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作家艺术家、文联作协,不懂得联合、尊重高校搞评论、学术甚至也搞创作的学者、教授,不知他们是看不起、排挤后者还是顾忌、害怕后者,毕竟从素质而言后者更高,反正双方彼此并不和睦。
这个情况,就是DX、FYP、ZSP等人进了民大,仍无明显改观。DX这些人自己搞自己的,不怎么与老师们往来、合作。他们在民大跟不在民大一个样,不过是解决了正高职称,多了份工资,多了套房子而已。他们在精神上没有接受民大,也不像个大学教授,仍就是个码字的。显然气魄、格局、智慧、技术都不够。而且,他们这些会写小说的,只是会编故事、有些技巧,但学问、理论并不怎么样,就是文采也一般。(只有广西民大ZZL,他是DX的专职评论家、御用评论家;还有广西师大HWL,活动能力还行;西大、民大、广西师大、南宁师大、玉林师院另有几个勉强也还可以。)这一点,那些文学高地,京沪、两湖、江浙就好得多。这大概也是广西文学还是发展不上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其实,在南宁、桂林的几个高校,还是有一些很有实力的老师,评论、理论、创作都来得,学问、文采、见识、经历、经验都不错。比如我的导师、广西大学教授江建文,写长篇小说、美学著作、随笔、评论、散文、传记……都厉害,就是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复旦、南大也没几个教授比得上。等等。可广西文坛一直不重视、不合作,可惜了!
应该说,广西的这些作家、诗人们,其文笔、技巧、经历、讲故事、情感、领悟……固然都可以,但毕竟知识面有限、理论高度与深度不够,再往上走是很难的。而且他们自己不会写理论著作、不会搞评论。急功近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太狭隘,格局、气度不够。
广西文学要整体崛起,必须更加抱团发展才行,光靠作协那几个人,再签约区区几个作家、诗人,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十几年前我还在广西时,老听《NF文坛》ZYL说作家们要共同取暖,她说得倒是不错,可他们做到了吗?
就像广西的中学教育与高考,光靠几所重点高中是不行的;同样,广西文学的发展,光靠抓几个作家、诗人也是不行的,尤其光靠“HC帮”“DA帮”更加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