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王新月
心理弹性干预项目的内容与效果
冯嘉溪,雷雳
童年的不良经历往往会导致成年后的发展问题,但仍然有一些经历创伤的儿童,长大后并没有出现不良的结果,研究者在探究其原因的过程中提出了心理弹性(resilience)这一概念,指人类从创伤事件中“反弹”的能力。心理弹性是对所拥有资源的运用,它是一种随时间推移而增强的能力,因为人们会不断发展新的应对策略来应对挑战性情境。鉴于心理弹性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心理弹性干预项目日益普及,这些项目包含哪些内容?干预的效果如何?研究者Forbes和Fikretoglu (2018)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首先是心理教育部分,向人们讲授常见的压力源、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的症状。然后,教授人们应对技巧或放松技巧,常见的技巧有以下几种:(2)认知重构。识别和挑战消极思想,使自己能够更现实地思考。(3)目标设定。设定可管理的目标,并追踪自己朝向这些目标的进展。(4)唤醒调节。通过呼吸练习来保持稳定的呼吸模式,从而控制自己的生理状态。(1)生理健康:包括总体健康状况、糖尿病的生理指标、生理一致性(如心率变化)、对压力的生理性反应。对生理健康进行的测量中,有44%发现了显著的积极效果。(2)心理健康:包括焦虑、抑郁、感知到的压力、总体心理健康、创伤后应激障碍、无助感、非理性信念等。对心理健康进行的测量中,有65%发现了显著的积极效果。(3)保护因素:包括自我报告的心理弹性、应对策略、自尊、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技能、社会支持、自我同情等。对保护因素进行的测量中,有69%发现了显著的积极效果。(4)绩效因素:包括任务绩效、工作绩效、完成的练习、缺勤、干预项目的流失、病假时间。对绩效因素进行的测量中,有45%发现了显著的积极效果。(5)生活质量因素: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快乐、斗志、工作场所的幸福感、工作倦怠。对生活质量进行的测量中,有53%发现了显著的积极效果。总体而言,心理弹性干预项目对保护因素的影响最大,这与“心理弹性是一种促进保护因素使用的过程”的观点一致。
资料来源:
Forbes, S., & Fikretoglu, D.(2018). Building resilience: The conceptual basis and researchevidence for resilience training programs. Review of GeneralPsychology, 22(4), 452-468.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