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灭亡后明明有四个政权,为何称魏蜀吴三国,还有一个在哪是谁

东汉灭亡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于曹丕,曹丕建立一个全新的朝代--魏朝,历史上一般称曹魏,至此存在195年的东汉政权彻底灭亡,接下来进入三国鼎立的时期,曹丕称帝一年后,刘备在益州成都以延续汉朝为名称帝,建国号为“汉”,历史上一般称为蜀汉。

曹丕称帝9年后,孙权在当时的武昌今天的湖北鄂州称帝,建国号为“吴”,历史上一般称为东吴,但这个时候,曹丕已经去世三年了,曹魏皇帝已经是曹丕的儿子曹睿了,从公元229年开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三国鼎立的时期,这三国就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自秦始皇之后,头一次在中原大地出现了三个皇帝,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华夏的传统思想是大一统,所以尽管出现了三个政权,但是彼此之间并不承认,三个政权都认为自己是正统,以曹魏的角度来说,他以禅让的方式继承的东汉的帝位,他认为自己是正统。

曹丕称帝

从蜀汉的角度来说,刘备建立的是延续汉朝的政权,因为国号也是汉,而且刘备的太庙中供奉了所有两汉皇帝的牌位,包括西汉和东汉的所有皇帝,刘备自认为是汉朝的延续者。从东吴的角度来说,孙权称帝完全没有法理,只是割据一方,曹魏是禅让,蜀汉是延续,孙权是割据,是三国中得国最不正的政权。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只有曹魏政权才被奉为正统,有两个原因:

一是曹魏政权是禅让了来自东汉正宗皇帝汉献帝的帝位而来,有合法性,名正言顺。

二是曹魏政权占据了华夏的核心地区,历朝历代的统治核心地区,都在曹魏的控制区,所以曹魏自称为中国或者华夏也是合理的。

三国鼎立

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曹魏才被主流历史学家承认为正统,但是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情况下,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政权存在,这就是辽东的公孙氏政权。这是当时的历史遗留问题。

辽东在东汉时期属于幽州,幽州在当时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汉末设置的幽州牧是刘虞,手下有奋武将军公孙瓒,实际控制区为幽州的西部,包括辽西郡、代郡、上谷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等郡县,而幽州的东部则为公孙氏所控制,包括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

辽东公孙氏政权是由一个叫公孙度的人建立的,虽然同姓公孙,但与公孙瓒没有关系,公孙度出身小官吏家庭,早年随父亲一起迁到玄菟郡,结果被当时的玄菟太守公孙琙看中,不知道为什么幽州这么多姓公孙的,估计是公孙家族的祖先生活在这里吧,玄菟太守公孙琙有个儿子叫公孙豹,早年夭折,而公孙度也曾经叫过公孙豹这个名字,与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年龄又相仿,所以被玄菟太守公孙琙当儿子养,还帮他娶妻生子,公孙度一下子时来运转,成为玄菟太守的养子,从此步入仕途,步步高升,曾经担任过尚书郎,后来还担任冀州刺史的高官,但因谣言被免官。

公孙度

董卓控制朝政后,手下有个中郎将叫徐荣,徐荣与公孙度是同乡好友,于是向董卓推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董卓当时的权力非常大,任免官吏都是他说了算,徐荣又是董卓手下头号猛将,所以董卓就大手一挥,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当时中原大乱,董卓被关东诸侯联合讨伐,各地方政府也彼此争权夺利,相互混战,就连同为幽州的公孙瓒与刘虞也因为政见不同而大打出手,而辽东汉当时又地处最偏远的东北地区,基本上成为三不管的地带,公孙度成为辽东太守之后,最初的地盘只有一个辽东郡,于是公孙度开始了扩张。

第一步:杀人立威

因为公孙度之前的出身是小吏,地位不高,再加上是依靠玄菟太守公孙琙及徐荣的关系步步高升的,所以辽东郡有很多豪强都看不起他,东汉末年的地方基本是豪强士族掌控的,如果得不到这些人的支持,公孙度这个辽东太守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为了立威,公孙度在辽东郡杀死了襄平县令公孙昭为首的当地豪强一百多家,从此之后,整个辽东郡臣服。

辽东

第二步:安抚流民

中原大乱的时候,河北也是大乱,公孙瓒与刘虞在幽州开战,后来公孙瓒杀了刘虞,又与袁绍在河北开战,此外各地还有大量的流民、盗贼作乱,由于幽州靠近边境,还有汉人联合胡人共同叛乱,比如汉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联合的叛乱,造成了大量的流民逃难,很多人逃到了暂时安宁的辽东地区,也就是公孙度的地盘,公孙度全部接受安抚。

比如当时的名士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人,从现在的山东半岛渡海来到辽东投靠公孙度,公孙度专门腾出馆舍来招待这些名士,这些人在辽东也过着隐居一样的生活,只谈论儒经,不问世事。

第三步:对外扩张

在实力壮大之后,公孙度开始对外扩张,首先征服了夫馀国,并与国王尉仇台联姻,然后向东讨伐高句丽,高句丽是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强国,后来被公孙度击败,成为公孙度的属国,此外公孙度还向西攻打乌桓,扩大了地盘,然而公孙度最厉害的却是从辽东跨过渤海海峡来到山东半岛,征服了当时属于青州的东莱郡。

曹操

第四步:依附曹魏

公孙度之所以在辽东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是因为他在那里没有强大的对手,并且地处偏僻,北方的霸主袁绍在取得河北四州后与曹操在官渡决战,曹操击败了袁绍,然后又用了7年时间才收复了整个河北,无瑕他顾。

曹操在袁绍去世后,攻下袁尚大本营邺城的这一年,公孙度去世了,公孙度在生前并没有称帝行为,虽然他有一些超越身份的行为,比如在郊外祭祀天地,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但公孙度终生没有称帝,没有称帝就只能势力。

公孙度去世后,儿子公孙康继承辽东太守的位置,公元207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逃到了辽东,被公孙康所杀,然后公孙康把首级献给了曹操,被曹操封为襄平侯、左将军,实际在名义上,公孙康是投靠了曹操,但在实际上是处于独立的割据地位,所以辽东公孙氏不算一国。

孙权、曹操、刘备三国鼎立

公孙康去世后,其叔父公孙恭成为辽东太守,但没多久,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抢了叔父的位置,成为辽东太守,公孙渊还得到了曹魏皇帝魏明帝曹睿的封赏,被封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实际上在曹睿时代,辽东也是臣服于曹魏的。

但在公元237年,公孙渊膨胀了,背叛了曹魏,并击败前来讨伐的曹魏名将毌丘俭,并且自立为燕王,年号“绍汉”,这等于是自立为国了,如果说三国时期真有第四国的话,只能从237年开始算但是,随后曹睿就派出了司马懿远征辽东,在公元238年,司马懿就打败并斩杀了公孙渊,所以辽东的燕国只存在了一年时间,时间如此之短,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三国还是称三国,而没有称四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