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在灵璧,童年里我最喜欢的玩具是这个——
灵璧记忆
翻 纸 花
文/金陵
惊头一棒响锣开,
丢地却成七子台。
仙子繁花随手变,
七十二花竞相开。
这首歌谣唱的是传统玩具——翻纸花。
翻纸花无法令人忘怀的美丽,是成年人遗落在童年的一个梦。是一首诗,一抹心灵的馨香和美好的追忆。
细细的两根竹棍,压着两张硬纸板,纸板中间,是一叠颜色艳丽多变的皱纹纸。初看那闭合在一起的纸板,实在是其貌不扬,让人心生轻视。倘若翻开压合在一起的翅翼,一个宛如灯笼形的花儿鼓放在你面前。再轻轻翻转竹棍,它如花丛中绽开的蝴蝶,热烈欢快的扑入你的眼帘。你继续不停的翻转下去,它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花瓣和形状,颜色也因为翻转角度的不同呈现着五彩缤纷的变幻。
现在的孩子很少看到翻纸花,这种看似简单而又繁复多变的玩具因为制作程序的复杂和利润的菲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是在我们的童年,纸翻花曾给我们带来多少丰富的联想和快乐。动动手指,就可以变换出多种花型;摇摇竹签,它的花心里会绽放出另一朵花蕾;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它翻转出形态各异的妖娆与风情。我常常用各种手法来探索它变化的奥秘,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又开启了对美好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渴望。
纸翻花是我国传统的纸制工艺品,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宫廷,为取皇宫贵族开心而创制。在清朝康熙年间盛行于民间,清朝以前称为“翻花”或“翻天印”,“七十二变”,“扇子花”等,又有地方称之为“变花”,“十八变”“十八翻”。改革开放之后,正式更名为“艺术纸花”。通过手翻,摇晃,抖弹,口吹等方式变幻出几十种形象逼真心思巧妙的花样。
有人总结出翻花手法口诀:
手翻变成芭蕉扇,
手指弹弹石榴花
用手转转变变变
变成海棠鸡冠花
摇着变成喇叭花
抖抖出来马兰花
甩甩孔雀开屏花
摇晃狮子大开口
伸长舌头红花花
……
稍微简单些的手法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翻转来变化花样。翻看上面,变化出最基本的花型,紧接朝下翻转,花瓣繁复跟进,再翻转左边手柄,又出现不同花案,右手跟进翻转,花样更美更盛。以此类推,叠加而上,循环往复,可以转换成十几种花型,每一种都会让人有新的发现,并因此不亦乐乎。
以前的纸花加工,通常是家族手艺,通过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形成简单家庭手工作坊。每逢过节或庙会,街头巷尾都会出现卖翻花的货郎小贩。很多孩子人手一只,相互比较着谁的翻花工艺精良,谁翻的花样多,谁的颜色好,谁的更漂亮……在绽开的翻花和孩子的笑脸中,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亲和。
要做出精致美丽的纸翻花,对制作材料和工序要求非常高。
制作翻花的纸看上去很像彩色皱纹纸,实则是一种专用于纸质翻花的弹音纸。纸质柔软却富有韧性,拉力极好,它要制作成花胚,之间的间距很小,还要挖成细密的空洞,形成间距均匀的蜂巢,如果纸张韧性差,就会承受不住成千上百次的翻转周折。
另外染料使用的是传统的染料,看上去像五颜六色的泥土,需要用开水冲烫沏开,对纸质的吸水性要求极高,弹音纸吸水性能强,上色极佳。用这种染料上色的纸张翻转出来的色彩强烈,具有视觉冲击力,立体感极强,不像印刷出来的颜色僵硬死板。
挑翻花的手柄也要保持使用竹子的传统,虽然PC材料和塑料制品看起来高端漂亮,但弹性和柔韧度远远不及竹子,很多变化花型的手法需要用抖,颤,甩,挑来完成。现代的工业制品显然不合要求。
材料齐全后,还有近二十多道工序在前面等待着。
第一道工序要用传统工艺将大米和面磨成粉做成面糊粘纸。使用胶水虽然方便快捷,但粘性不强,又容易干燥,使用几天后就会因没有粘性脱落。一个工艺精良的翻花需要近百层纸,每一层都需要精心粘贴。
第二道工序是晾晒,晾晒对光线的要求非常严格,阳光太强烈会造成纸张褪色,阴天会使胶质粘合度差。要晾晒一个月左右才能完全符合要求。
第三道工序是染色,为了让翻花美观靓丽,每个翻花都要罩染几种颜色。有几种颜色就需要分别染色几次。每上一次颜色都需要晾晒三到五天。如果贪图快捷省事,一次性把几种颜色全部上完,颜色会混淆融合,层次感出不来,变出的花型斑驳难看。
流传于民间的翻花,大都比较简单,随着工艺的改进,技术的提高,翻花的样式越发讲究技巧性,不同的折叠方法从原来的十几种花样变化出几十种之多。“丹凤朝阳”“二龙戏珠”“双龙泡凤”“孔雀开屏”等等不一。
翻纸花是传统玩具中不可或缺的一枝奇葩,可以当做成年人的休闲方式,在过于紧张的生活状态中,触动着人们的怀旧情结,让浮躁功利的内心慢慢的澄净下来。它也是儿童世界里的一朵鲜花,随着电子产品的泛滥和物质生活的丰盛,幼小的儿童常常被手机或平板控制了眼睛和精神,这种简单健康又可以启发心灵和智慧的传统玩具离他们越来越远。多么希望它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一重重繁复无尽的美丽变化中,擦亮孩子的童心,挖掘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相信这种充满灵感和想像力的益智玩具,会把更多的美好和感动传承给我们的未来。
谢金陵,经商,曾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辽河》《荷塘月》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