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本文专家:

宋元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教授

“我国大约有1亿慢阻肺患者,可是平均诊断不到10%,也就是说90%的患者没有被查出来。”在第三届进博会的“GSK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承与使命”发布会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指出,在流行调查中发现92%的患者没听过这个病,也不觉得咳嗽、咳痰、憋喘是什么大病,更有甚者一边抽烟,一边吃药治病。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宋元林

发病缓慢至少10年,咳、痰、喘需重视

慢阻肺正如其名,病情进展是个缓慢的过程,从正常的肺功能到气道出现狭窄、呼吸不畅一般需要10~20年。在早期的时候,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和不适,但是肺功能仍在下降状态。

有的患者开始只是感觉嗓子里有痰吐不出来,没有其他不舒服,慢慢地出现了咳嗽、咳痰,说明呼吸道有了慢性炎症,之后就有了呼吸不畅的感觉,尤其是活动或运动后呼吸困难,病情再发展下去,即便是安静的坐在那儿,也还是感觉呼吸困难,说明气道已经有狭窄,气流受限。

尤其要强调的是,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发生因素,大约有20%~30%的吸烟者最终会发展为慢阻肺。此外,长期吸二手烟,在多烟雾或是粉尘的地方工作、生活,以及周边环境污染、冷空刺激等都可能导致慢阻肺。

第一次诊断很重要,肺功能检查是金标准

肺功能检测目前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宋元林教授提醒说,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特别是第一次诊断时,最好到大医院呼吸科门诊做肺功能检测,因为检测完还要进行评估,也就是评估肺功能损害的具体情况,有没有气道炎症等,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40岁以上并且长期吸烟,伴有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等症状的人群,应尽早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另外,建议年过40岁后在日常体检中,增加肺功能检查。

治疗不能除病根,需要长期规范用药

慢阻肺并不能根治,主要是减轻不适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因为每次加重都是对肺功能的不可逆损伤,死亡率也随着增加。所以,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治疗慢阻肺需要长期坚持规范用药,才能取得稳定的效果。

然而,慢阻肺患者的不规范用药却是医生最头疼的事情。宋元林教授指出,最常见的两类不规范用药情况,一种是该用药物的时候停用,一种是错误操作不会用。

随意停用:呼吸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进行药物推荐,不能随意停药,同时还要定期到医院重新评估用药后的病情,再次调整药物。有的患者用药后,咳、痰、喘的症状明显改变,就认为自己病好了把药停了,这个是非常危险的,将会导致病情反反复复、肺功能下降,合并症频繁出现,不得不住院治疗。

不会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不像口服药,记住每天吃几片就可以了,很多药物都是经过口腔吸到肺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用药时需要使用吸入装置,有的人不会用或是操作错误,没有把药吸到气道里,导致药效下降。其实,不管是哪种装置,嘴巴一定要包严,要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才能把药粉吸进去。

目前,全球首个一天一次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三联吸入制剂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全再乐)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它含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三种药物成分,每日只要吸一次就可以。

“首个每日一次用于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三合一吸入制剂全再乐,还创造了一个记录,从获批上市到第一个患者使用只用了38天。”葛兰素史克(GSK)副总裁、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表示,目前近3600家医院包括相关药店都有全再乐供应,同时GSK也在申请和申报参与国家医保谈判,希望不光是在大医院、大城市,在基层医院也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用到创新药。

GSK副总裁、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

目前GSK还打造了全国首个慢阻肺数字化生态管理系统“银川市慢病管理-慢阻肺患者数字化管理项目”,探索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智能分级诊疗”的慢阻肺全程管理创新模式。“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则通过推进呼吸专科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慢阻肺分级诊疗在试点地区各级医疗单位的全面覆盖。

宋元林教授认为,慢阻肺控制的好不好,三分之一掌握在医生手里面,三分之一掌握在患者手里,还有三分之一是其他社会因素有关系。医生和患者一定要长期保持联系,复诊时看看患者用药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重新让患者演示一下怎么用吸入装置,只要全程、规律性的用药治疗,才能维持一个好的肺功能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