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今草?狂草?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草书是在篆书、隶书之后出现的新字体,比楷书都要早,最开始草书是汉代书吏的“临时从宜”的潦草之作,后“草圣”张芝使其“草法”完备,进而行为一种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书体。
草书先后经过了三种体式: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作为草书最初形态的章草,其字体保留隶书笔法,“钩锁连环”的连绵笔势限于一字之内,字字独立。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和同时期的《神乌赋》就展现了草书最初的面貌,是章草的典范。
关于“章草”的命名,启功在《古代字体论稿》中说道:晋朝书家为了区分旧草体与当时流行的今草,因“它的条理和法则的性质很强”,有章法,故而命名。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东汉章帝喜好草书,是为章草的创始人,故取其字号命名之。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者,从传统意义上书体的命名和流传上讲得通。
今草:今草章法比章草简易,字与字之间连绵映带,婉转流利,“纵引”的草法拓展了草书的笔势之美,书写难度大于章草。主要代表有王羲之《十七帖》。
东汉书法家张芝以草书著称于世,擅章今草体,影响深远,后人称之为“草圣”,“书圣”王羲之对其推崇备至。后世主张认为张芝是今草的创始人,这毫无疑问,但今草确立的显著标志则应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草书。
狂草:狂草发挥了今草的纵引之势,运笔迅速,笔势狂放恣肆,笔画纠结盘绕,姿态奇异,变化莫测。最负盛名的草书大家为唐代有“颠张狂素”之称的张旭、怀素,张旭代表作《肚痛贴》,怀素《自叙帖》。
从最具代表性的几件书法作品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章草、今草到狂草,草书的笔势越来越放任恣肆,也让人很多人看不懂,但正是这有章法的变幻莫测为草书增添了许多艺术的神秘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