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盘变之我见

古玉的盘变与古玉的辩伪是不可分离的。盘变的过程有时是非常漫长,有时却是立竿见影的,这与盘玉之人的经验和玉器的受沁情况、质变情况息息相关。

一件古玉除了会受到矿物质的沁蚀发生颜色的改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沁色,其质地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鸡骨白、鱼肚白、象牙白、饭糁,这些其实是质变,有些经过盘玩后会逐渐露出玉质甚至整体变为半透明至透明状,有些则极难改变,但光泽度、油润感都会越来越强烈,饭糁有时在未盘玩时就已出现,而有些则在盘玩的过程中慢慢显现,以上是对质变的一个大概阐述,下面我们详细说一下沁色的盘变。

当我们得到一件真品古玉,如果是熟坑,或者是已经完全脱胎的,那就不用详细介绍了,这样的物件变化不会太大,如果是生坑或半生坑,我们可以选择像馆藏文物那样保持原汁原味的状态,也可经过正确的盘玩使之恢复还原到最佳状态,但这个盘玩的过程是极其讲究的,不然一块美玉会变得越来越黯淡。

玉器受沁有轻有重,有些汉之前的古玉地下保存状况很好,看上去没有任何受沁,但是经过盘玩,从内里会慢慢的显现出所受之沁色,有些是线状的,有些是点状的,有些是块状的,或黑或黄,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是盘玩过程中体温和汗液使玉中的金属离子慢慢聚集在一起,就显得明显了。

对于表面受侵蚀较重的古玉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先随身携带,接接人气,用体温和汗液使之表面硬度慢慢恢复,方可正式盘玩,不然糟朽处会脱落甚至是破坏整个玉器的品相。

对于沁色的变化只能做一个大概的阐述,因为古玉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有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又有很多变化,完全是个人的经验,需要自己掌握了最基础的盘玉方法然后去慢慢体会,比如有些黑色的沁经过盘玩会慢慢的变化成淡黄色甚至是金黄色,而有些会变为黑中泛红。有些沁色经过盘玩会慢慢退去,而有些不但不会退去,而会向四周慢慢扩散开来,比如红色会慢慢向周围慢慢扩散成淡红色乃至黄色。有些古玉有灰皮的,灰皮经过盘玩消失后,底部会呈现黄颜色的沁,而盘玩前却看不出来。

一个真正玩玉、懂玉、爱古玉的人,一定要经过盘玩的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古玉,我们的很多考古专家或者是博物馆专家为什么对民间的一些古玉真假抱有疑问,因为他们接触的大多数是出土的生坑古玉,他们是不可能去盘玩这些玉器的,而且按照国家的规定,国家的文物工作者是不允许搞个人收藏的,这就限制了一些经验的积累,限制了对古玉器的进一步了解。

总之,对于古玉盘变的了解,是建立在盘玩真品古玉前提下的个人经验积累,以敏而好学的研习心态,顺其自然的对待,才能盘活玉,盘静心。

古美征稿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