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捡鞭筒儿/张国昌

大年初一早晨,推开家门,便看见家属院里满地的红,全是家家户户放鞭炮炸飞的碎纸屑儿,这使我下意识地弯腰寻找其中有没有还没有炸的零鞭儿,女儿不解地问我在捡什么,我说捡鞭筒儿,这一捡不当紧,一下子让我又捡起了如今的孩子们难以体会的童趣……

所谓鞭筒儿,就是放鞭炮时,鞭串上未能燃爆就掉在地上的零鞭儿。有火药捻儿的可直接用香头点燃炸响,没捻儿的剥去表皮的卷纸,点燃包在里边的火药,“轰”的一下,烟花闪闪,煞是有趣。

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我家更是庄上数一数二的贫困户,春节买鞭炮也仅是应了民俗,不得不买一挂五十响或一百响的将就一下。可无论是父母还是大哥去赶年集,即使是这么一小串儿鞭炮,也总是买那上好的浏阳“大地红”鞭炮,使我能捡到没有炸掉的鞭筒儿的几率很小很小,甚至一个也没有。家长们都称赞买到了今年又买到了好鞭,他们哪里知道我却有着极大的遗憾藏在心中。

自家的鞭筒儿捡不到,便打起了别家的主意。

大年初一早上,我比哥哥姐姐们起得都早,穿好母亲连夜赶制的“新”衣服(所谓的“新”,就是把旧衣服拆洗了,上色染一下,再做成“新”的),在黑暗中坐在床头,一边等家人起床放鞭炮,一边思忖着先到谁家去捡鞭筒儿。

按每年的惯例,李朝义家是要放五百响的鞭炮,可他有四个儿女,年龄与我相差无几,即使是抢,也很难有什么收获。曹中人家可以去,他是我们村唯一吃“公粮”的“国家人”,虽然已退休,论经济条件仍算是上等户,膝下只有一个闺女也出嫁了,每年他都是买上千响的鞭炮。

想着想着,我家已放过鞭炮,毫无所获之后,我便夺门而出,直奔老曹头的家门口。

熟料已有几个“竞争对手”早候在了那里,他们争抢着扒在门缝处听院里的动静。寝屋门响了,听脚步声老曹头先去了厕所,又去了灶间,去灶间肯定是拿鞭炮去了,因为买回来的鞭炮大都放在灶间,那里不易受潮。接着是院中传来几声二踢脚的炸响,再后就是放鞭了,“劈劈啪啪”震耳的响声响了足足有五六分钟,可把我们这帮孩子给乐坏了--至少二千响!我们个个摩拳擦掌,只待老曹头把门打开,便冲进去抢啊!

门终于开了。

我们一群孩子便如开闸的洪水顿涌而入,小冬子还愣头愣脑地与老曹头撞了个满怀。老曹头边躲闪,边嗔怪着说慢些慢些。我们哪里还听得劝告,都在微明的天色中猫着腰在地上摸着抢着捡着,也不管带药捻子了没有,只要摸到形如鞭筒儿的便捡起来。

那一年,我还捡到了串联在一起的、足有20多只尚未燃爆的鞭儿。

那个春节,我都一直为此高兴着。我找了根香头燃着,不时地在小伙伴眼巴巴的渴望中点燃一只鞭儿,随着它的爆鸣,我俨然君临天下一般,我还用捡得的鞭筒儿从小冬子那里换了5只糖果呢。

那一年我7岁,刚好是女儿现在的年龄,可如今的孩子又哪里有这样听似辛酸,实则快乐的童年呢?

作 者 简 介

赵呆子,原名张国昌,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长期致力嵩山文化研究,主编《嵩山古诗词》,华夏文明探源工程《大嵩山》撰稿人之一,公开发表有关嵩山文化论文数十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数百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不分等级奖,评选十名金奖作者,颁发印刷精美的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金奖 证书,奖品为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行参菩提——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散文作品集、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行参菩提/作者孙春雷 贾国勇》(二者选其一),并在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旗下五大新媒体同步宣传。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