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兰丨端午记忆(散文)

这些年忽视了家乡过端午的习俗,好像与之渐行渐远。

在山西过了端午节,不禁遥想起家乡过端午的情景来,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浓浓故乡情。

村里的母亲们早早筹备好花线。每天支棱起耳际,时不时地聆听着货郎的拨浪鼓声传来。喜形于色地从货郎手里买回刺绣用的五颜六色的丝线。挑几种颜色,拧成一股,剪下一小段,戴在自己和家人的中指及手腕上,小孩的脖子上,寓意是避免夏蛇和毒虫的叮咬。

用绸缎和丝线做成各种各样的香包。比如鸡,狗,猫等动物的样式,也有萝卜,葱等植物的形状,缝在小孩的衣背上。

家家门楣上插几束翠绿的柳树枝和芬芳的香柳枝。

端午节这天,母亲又早早起床,在厨房里忙碌不已。

先烙韭饼。把前一天晚上和好的面团在案板上擀成薄薄的一张,上面摊上切碎的韭菜,撒上盐,再擀成同样的一张,叠在上面,把边压实。锅底倒油,用文火煎至内外焦黄。霎时,一股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在厨房里氲瘟。出锅后,搁置于案上,在上面切个十字,成了四份,而后装盘。

再蒸包子,也是韭菜馅的。母亲的手灵巧地翻动着,揉、搓、擀、捏,上锅蒸。一会儿,一笼笼热气腾腾,形似菊花的包子呈现在你面前,顿时让人垂涎欲滴,咬一口回味无穷。

在盆里倒上粉面,兑水,搅拌均匀,架火,把搅拌好的粉面倒进锅里,用擀面杖不停地搅动。等成了糊,舀在盆里自然冷却。几盆洁白如玉,滑滑溜溜的凉粉便做成了。佐以蒜泥,辣椒油和醋,吃到嘴里,爽凉滑嫩,酸辣可口。

这天,出嫁的女子也必回娘家,给父母亲送去端午节的礼物和祝福。

村庄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空气中飘荡着麦子扬花的清香味。

村道上人们争相观看那个小孩背上的香包多,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

母亲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做完手里的活,等我们姐弟几个吃饱喝足,给我们手指上一一戴上花线。一切准备就绪,母亲胳膊上便挎个挎篓,徒步十几里的路去给姥姥家送一份。

母亲用韭菜这种极简单的蔬菜做出飘香四溢的食物,就像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里面包溶着浓浓的母爱和对节日的祝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如今,生活富裕了,端午节的食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人过端午节,直接到饭店聚餐。可儿时那份过端午的情景依然镌刻在我的脑海,时时回味,历久弥香。

作 者 简 介

幽兰,原名宋亚兰,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人,土族。现居山西运城。新媒体《行参菩提》2018年度十大金牌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