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书丨馒头好吃人好做

一日三餐,馒头不可少,有饭无馍,等于白活。几十年忙碌于餐桌的母亲,深谙家里人的喜好,不管饭菜寡淡,每顿的馒头都要备好备足。早先,馒头都是母亲亲手做,她一个人料理全家的饭事,也不误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顿顿不拉。早饭吃过,中午的食材就在准备当中,晚饭是全家人最集中的一顿,当然凝聚了母亲更多的心智。做馒头是母亲最看重的一项工作,她从来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一个人和面,搓剂子,裝锅,一锅馒头出笼,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挑起全家所有吃客的食欲,差不多都要吃两个馒头以上。母亲笑眯眯地坐在矮凳上,看着一家人吃的香甜,也就忘了劳顿,满满的幸福感了。

时光的流逝总是催人老,及至白发染透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我们方才担心母亲的身体,绝不忍心让她一个人料理全家的饭事,每到做饭的时间,不管超市如何忙,妻子也要丢下手里的工作,帮母亲在厨房里忙碌了。妻子身在厨房,心里仍惦记超市,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隔三差五地跑过来,瞧瞧顾客多,帮我忙一阵,顾客少,也就放心跑回厨房帮母亲料理,渐渐,妻子就有点耐烦不住,擅自主张,到馒头店买馒头吃,省却了做馒头的诸多辛苦。

馒头店镇上有两家,一东一西,隔着很远的距离。我家在东面,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去东头馒头店的次数多一些,也有去西头馒头店买馒头的时候,只是东头馒头店偶尔有事,不开张,才去西头馒头店的,西头馒头店的老板见母亲或者妻子买馒头,挺高兴,一边热情地招呼,一边把多出来的一个馒头做为馈赠放在袋子里,忘不了一句客气话,再来啊,总是把母亲或者妻子感动的忘乎所以。坐在一家人面前,夸西头馒头店老板做生意的厚道和热情。当然还是去东头馒头店的次数多,饭菜差不多已经做好,就差馒头,不能因为多吃一个馒头,舍近求远,耽误一家人吃饭的时间。

渐渐地,一家人就在两家馒头中吃出了区别,西头的馒头总比东家的馒头耐嚼,一斤馒头并且要多吃出几嘴,可不要小瞧了这几嘴,时间长了,就不是几嘴的问题,深谙这一点,几乎吓了大家一跳,日子不可长算,还是舍近求远,多走一段路程,去西头馒头店买馒头吧。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就有点过意不去,跟东家馒头店处了多年邻居,关系一向挺好的,人家见了,问,干啥去了,总不能说我去遛弯之类的谎话,回答我去买馒头了,听听,当着馒头店老板说这话,多难堪啊,多让人无地自容啊。买卖虽说自由的,自己掏腰包,也有窝心的时候。还是母亲有办法,骑着脚踏三轮车,车厢里放着一只不透明的木笼子,严丝合缝,小巧玲珑,就是一摆设,谁想着里面装的竟是馒头。如是反复了一些日子,东家馒头店老板买东西,顺嘴多了一句话,咋不见你们家买馒头了?妻子看了一眼我,我看了一眼妻子,还是妻子机灵,立马笑了,看看,忘了跟你说,这一段时间都是自个做馍,去你那里少了。馒头店老板笑了,我说呢。

原来选择买东西也有绞尽脑汁的时候,自家做买卖开超市,也曾经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那时候,心情也是复杂。将心比心,还是互通有无,通融理解一下更好。

以后全家决定,还是到东头馒头店买馒头,老板颇为仁义,不但改进了馒头的质量,而且每次还往袋子里塞一个搭赠,说,刚下笼的,尝尝。

作 者 简 介

李同书,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姚万楼村同福超市店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



(0)

相关推荐

  • 伟丈夫

    本文作者:李云彪 2017年秋的一个晚上,在呼和浩特同学家我见到了37年未见面的同学张润连.第一眼看到她我大吃一惊,轮椅上一个瘦小的身体蜷缩着,微微低头,面带喜色.一款男式小平头,头发有些花白,两手搭 ...

  • 民间故事:富家公子哥借尸还魂,灵魂附在了穷苦庄稼人身上

    明朝正德年间,南京有位公子名叫张玉龙,现年十八岁,长得是玉树临风,气宇不凡,书读得非常好,他的父亲是做药材生意的商人,家中富有,吃喝不愁. 张玉龙天生胆小,尤其怕蛇,见了蛇就会两腿发软,浑身情不自禁地 ...

  • 李芸霞丨馒头里的尊贵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事物绀珠>中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 ...

  • 李同书丨一本影集

    金色的阳光给挂在店门上的一块红底白字的铝制牌匾镀上一层橘红,党员之家几个字愈发熠熠生辉,十九大召开前夕,县委给每一户党员挂上了一块光荣匾,作为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祖孙三代的党员之家,从挂上牌匾的那一刻起, ...

  • 李同书丨乡村独白

    乡村是固体的,坚硬而柔软,你想融入和渗透,它具有亘古超强的包容性,它又不介意你的背叛和排斥,始终用月光似的眼睛抚摸你的来世今生,几千年以前贯始至终.你的行为决定你的态度,乡村绝不横加干涉.关键你已经无 ...

  • 李同书丨父亲的座钟

    很多年过去了,八仙桌后面的条几上仍然摆放着一台古色古香的旧式座钟,绛紫色的木质外壳,圆圆的银色钟盘,长长的钟摆有条不紊地摆动着,清脆响亮的滴答声像一支节奏感超强的乐曲,让人觉得岁月就是在这种永不间断的 ...

  • 李同书丨摸鱼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到离村不远的河滩去摸鱼.出了村,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一片茂密的杂树林,绕过二魔道的瓜棚,就看见河滩那一汪碧绿的河水了.二魔道老远看见我们的影子,一双绿豆般的小眼睛睁得溜圆,直到我们 ...

  • 李同书丨父亲的架子车

    架子车的结构并不复杂,车把跟车架同为一根粗壮的槐木,车帮的支架有榫头,卯在车架的槽孔里,嫌不牢固,用一根长方形的木楔嵌入.两个车轱辘被一根钢轴连着,走两条无法交融的平行线,却组成一个割舍不开的共同体. ...

  • 李同书丨难忘那年的榆钱糕

    姥爷去世以后,姥姥好像再也没有更好的东西招待我,这似乎成了她心里过不去的坎.其实那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学会了自个照顾自个,但是姥姥一直把我当成尚未长大的孩子,挖空心思变着法满足我的需求,拮据的家境 ...

  • 李同书丨母亲·元宵

    春节前,母亲就开始准备元宵的食材了.市面上众多品牌的元宵,母亲无意留恋,她甚至在点播秋玉米的时候就打算种一块糯谷,不需要多大一块地,只是在玉米地外围留几片苇箔大小的一小片,就可以满足一家人元宵节的需求 ...

  • 李同书丨吃热馍啊!

    天气的寒冷并没有影响母亲的心情,刚进腊月沿儿,她就进入了年的状态,加工面粉是筹备工作的序曲,所有要做的花糕.馒头.包子,均来自面粉的前期准备. 母亲每年都要储存两袋子小麦,用做年关蒸馍的面粉,夏季收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