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书丨馒头好吃人好做
一日三餐,馒头不可少,有饭无馍,等于白活。几十年忙碌于餐桌的母亲,深谙家里人的喜好,不管饭菜寡淡,每顿的馒头都要备好备足。早先,馒头都是母亲亲手做,她一个人料理全家的饭事,也不误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顿顿不拉。早饭吃过,中午的食材就在准备当中,晚饭是全家人最集中的一顿,当然凝聚了母亲更多的心智。做馒头是母亲最看重的一项工作,她从来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一个人和面,搓剂子,裝锅,一锅馒头出笼,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挑起全家所有吃客的食欲,差不多都要吃两个馒头以上。母亲笑眯眯地坐在矮凳上,看着一家人吃的香甜,也就忘了劳顿,满满的幸福感了。
时光的流逝总是催人老,及至白发染透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我们方才担心母亲的身体,绝不忍心让她一个人料理全家的饭事,每到做饭的时间,不管超市如何忙,妻子也要丢下手里的工作,帮母亲在厨房里忙碌了。妻子身在厨房,心里仍惦记超市,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隔三差五地跑过来,瞧瞧顾客多,帮我忙一阵,顾客少,也就放心跑回厨房帮母亲料理,渐渐,妻子就有点耐烦不住,擅自主张,到馒头店买馒头吃,省却了做馒头的诸多辛苦。
馒头店镇上有两家,一东一西,隔着很远的距离。我家在东面,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去东头馒头店的次数多一些,也有去西头馒头店买馒头的时候,只是东头馒头店偶尔有事,不开张,才去西头馒头店的,西头馒头店的老板见母亲或者妻子买馒头,挺高兴,一边热情地招呼,一边把多出来的一个馒头做为馈赠放在袋子里,忘不了一句客气话,再来啊,总是把母亲或者妻子感动的忘乎所以。坐在一家人面前,夸西头馒头店老板做生意的厚道和热情。当然还是去东头馒头店的次数多,饭菜差不多已经做好,就差馒头,不能因为多吃一个馒头,舍近求远,耽误一家人吃饭的时间。
渐渐地,一家人就在两家馒头中吃出了区别,西头的馒头总比东家的馒头耐嚼,一斤馒头并且要多吃出几嘴,可不要小瞧了这几嘴,时间长了,就不是几嘴的问题,深谙这一点,几乎吓了大家一跳,日子不可长算,还是舍近求远,多走一段路程,去西头馒头店买馒头吧。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就有点过意不去,跟东家馒头店处了多年邻居,关系一向挺好的,人家见了,问,干啥去了,总不能说我去遛弯之类的谎话,回答我去买馒头了,听听,当着馒头店老板说这话,多难堪啊,多让人无地自容啊。买卖虽说自由的,自己掏腰包,也有窝心的时候。还是母亲有办法,骑着脚踏三轮车,车厢里放着一只不透明的木笼子,严丝合缝,小巧玲珑,就是一摆设,谁想着里面装的竟是馒头。如是反复了一些日子,东家馒头店老板买东西,顺嘴多了一句话,咋不见你们家买馒头了?妻子看了一眼我,我看了一眼妻子,还是妻子机灵,立马笑了,看看,忘了跟你说,这一段时间都是自个做馍,去你那里少了。馒头店老板笑了,我说呢。
原来选择买东西也有绞尽脑汁的时候,自家做买卖开超市,也曾经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那时候,心情也是复杂。将心比心,还是互通有无,通融理解一下更好。
以后全家决定,还是到东头馒头店买馒头,老板颇为仁义,不但改进了馒头的质量,而且每次还往袋子里塞一个搭赠,说,刚下笼的,尝尝。
作 者 简 介
李同书,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姚万楼村同福超市店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