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724期:公平来自横向纵向两种比较,人才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局的事大家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724期#
昨天我们谈到了公平问题,实际这个问题是在管理工作中一个特别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经常会造成纠纷、产生矛盾的问题。一般来说,公平都是比较出来的,人们会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跟别人的付出与收获进行对比。比如说小将关平,临阵斩了敌人一员将军,立刻官升两级,周围众将人人赞美,个个羡慕,这本来可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这件事也有可能让关平特别不满意、特别不高兴。
为什么官升两级了还特别不高兴?因为那一边小将刘封斩了敌人一员将军,他得到的待遇是官升三级。关平心里有一比啊,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我升两级他就能升三级?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公平的感觉就产生了,然后对领导、对公司就有意见了。所以说公平都是比出来的,有人觉得不公平,你就问问他跟谁比你觉得不公平,怎么比你觉得不公平,调整一下比较对象和比较方式就会觉得公平了。
不过进一步来说还有一种情况,在做出贡献之后,如果跟周围的人比,得到的收获是挺多的,本人也有可能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呢?因为人还会跟自己的过去比,比如小将刘封斩了敌人一员将军,给他官升三级,他这次应该满意吧?不一定,因为他想的是上一次我斩了敌人一员将军,不光官升三级,还赏了百两黄金,现在只有官升三级,我那百两黄金哪去了,你看他就不满意了。所以在公平感的建立当中,人们的比较分成两个维度,在空间上跟周围的人比,在时间上跟过去的自己比,只有这两个维度的比较都接受了,他才会觉得满意。
说到这儿我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备手下的谋士法正。法正在刘璋手下一开始做的是县令,后来做到了军议校尉,这个待遇应该还算可以,不过法正觉得受委屈,而且还受周围同事的排挤。到后来他见到刘备了,刘备对法正什么态度呢,《三国志》上有一句话描述得很到位,原文是“以恩义接纳,尽期殷勤之欢”,可以说是要尊重有尊重、要认可有认可、要待遇有待遇,要实惠就有实惠。那法正心里就会想一个问题了,同样是做谋士,你看看这位刘备刘玄德做的,比那个刘璋就要好很多。
法正尽心尽力帮助刘备谋取西川,等到刘备入主成都之后,封赏手下的功臣,法正得到的封赏是黄金500斤,白银千斤,钱5000万,锦千匹。这个待遇在文臣武将当中是最高的,除了给金银财宝以外,刘备还提拔法正做了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我们可以站在当时法正的位置上进行一下比较,跟周围人相比,自己的待遇是最好的,跟过去的自己比,自己的待遇也是最好的,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比较让法正就特别满意,所以法正一心一意要为刘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汉建安22年,也就是公元217年,法正向刘备献计献策,他建议刘备立刻进兵汉中,因为当时曹操从汉中撤兵了,汉中的守将是夏侯渊和张郃。法正发现这两个人不足以守住汉中,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当时刘备还有点犹豫,法正告诉刘备,取得汉中的好处有三个:上可讨伐国贼,匡扶汉室;中可控制雍凉,开拓疆土;下可固守要害,持久作战。
刘备接纳了法正的建议,结果在进兵汉中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因为夏侯渊和张郃都是一代名将,刘备在定军山战役当中并没有占到便宜。这个时候法正又献了奇谋妙策,他帮助刘备设计了一场伏击战,使用声东击西和诱敌深入的方法,就把夏侯渊引入了埋伏圈,老将军黄忠凭高而下,马快刀沉,一刀就斩了夏侯渊,最终刘备就取得了汉中。
在这场重大战役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激励法正,能够尽心尽力辅佐刘备,能够日思夜想、废寝忘食,为刘备谋划战役方案呢?很简单,是因为刘备的激励工作到位了,刘备是一个特别善于做人才工作的好领导,他使用了到位的激励措施,让法正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当中都收获了非常非常多的满意。
人才是一个队伍进步的关键,正所谓“得一人安天下,失一人乱天下”,“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无论是一份事业还是一支队伍,激励人才了才能创造精彩,激励人才了才能开创未来,千万不能让人才受委屈、受压抑、受打击。有人会觉得那不就是一个人的事吗?实际上这确实不是人才个人的事儿,这是一件关乎前途命运的事儿,是一件大家的事儿、全局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