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 数学竞赛学习经验谈/兼论如何获得IMO金牌(二)

上一篇是S5 数学竞赛学习经验谈/兼论如何获得IMO金牌(上)

发现这种写FAQ的结构很适合我这种语文超烂的人,(尤其是看了同学老付的文章之后,有的人就是样样精通生来就是让别人羡慕嫉妒的

)以后就这样二三四写下去了,欢迎大家在留言区提问,我会根据反馈更新。

上一期很多人希望扩大范围不要光写IMO金牌,其实我写了呀:),如果目标定得低一些,只需要做到文中一部分就可以了。

例如北大博士王坤读完前文后与我交流如下:

我对他在做学生时就能深刻总结出:要依照改卷标准有意识地标准化书写,常规套路反复练习足以进冬令营是非常佩服的:0

这一套确实可以进营,甚至进集训队,但是如他所说,做难题新题不行,达不到解决TST难题的高度。

我始终是鼓励大家努力往上攀登,但是人力时有而穷,其实大多数国家队队员也只是训练合理充分后能解决一部分TST中的最难题。(如前文所述,训练也只是为了能做出一部分,弥补常规题的失误。)

取法乎其上,得乎其中,莫若如是。

如果想解决TST全部题目,请参考《“教主”韦东奕首次谈数学竞赛》这篇我看很多人不重视,其实是极好的!

所以我还是按在强国进国家队拿IMO金来写,这样内容最全最完整,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看一部份就好:)

上次提到天才,被一群人后台问,我一时糊涂告诉我家属和某一位家长了,险些被家暴

。 我觉得不实名评价学生是传统美德,希望我唯一告知名单的那位家长一定要好好保密哦!

以后再也不写这种高度危险的话题了

其实天才判定比较主观,另外,所谓天才,只是有潜质,但不一定沿着这条路往下走,也没有多大比较的意义。大家很难有运气见到天才,即使见到也不用嫉妒,抱紧大腿就好。

本来说要很久之后更新的,过两周要考CMO的小朋友坚持要我展开仔细写一下应考指南

。下次更新等依嘉和付云皓发心得之后吧。(最近干活太多了,一定要咕咕咕一阵子。)

如何针对考试?

我其实不太想写这个话题,不过还是写吧。

这里的考试指的是你认为很重要的考试,有一些竞赛考试无足轻重,我建议是尽量参加,不备考,但认认真真考。(在考场上把它当作极其重要的考试,应对自己的心态失衡或紧张,提前做完能耐心检查,完全动不了笔能心平气和地慢慢琢磨,考完针对失误和一些抉择复盘)以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1考试前的学习

第一点是要注意四个版块均衡,目前的赛制不太有利于偏科,每个板块最难的题目和另一个板块的简单题是等分值的。

可以提一句是如果纯几何实在不好,可以花极大力气把复数计算学透。(可能叫练透比较合适)基本可以代替,当然三角,解析有时也是可以用的。几何问题三角如果能解决会比较简单费时也比较少,解析能解的题目比较少,而且遇到圆基本完蛋,复数法极为通用,鲜有不能解的,不过圆很多的时候计算量会比较大。

不过复数基本做难题或简单题都需要1-2小时,CMO往后不要紧,联赛的话最好还是有一定纯几何水平。

第二点是注意研究考试重点和评分标准

历年真题肯定是要做的,做的时候顺带观察下哪些版块是考试要点,流行趋势如何,当然这主要是教练的工作。

读一读历年评分标准,对比如组合构造值几分,几何第一部分值几分,这样考试时间不够时应该干什么心里有数。

另一点是书写,平时参考评分标准,并跟同学多多交流,尽量写的严谨且易懂,书写不容易突击,平时可以少写一些细节,但框架不能有问题。

有一些题目写的不严谨是因为解答有漏洞,表现是跟同学讲也无法讲明白,要格外注意。

如果能说明白不能写严谨,一个笨办法是设出所有参量。比如设出操作每一步所有的量,于是描述时所有东西都有对应,极为严谨。

易懂也是很重要的,毕竟阅卷时间有限。一般组合/几何问题最好配图,尽量分段写解答,过长的推导多写”因为/所以/我们试图证明/由/从而”,过于繁杂的反证法可以写成枚举,尽量适当地注释总结,有时不妨举一些例。这样有助于读懂,也可以有效规避少量笔误。

2考前冲刺

联赛/amc/aime的考前准备是特别有效的,就是在模拟环境下计时紧张地多考考。

cmo/usamo或更后面的考试考前一般就是多做做真题,补一些明显的短板。如果是常规题已经很熟练一心想满分的选手,要多看看一些冷门的东西。模拟考一周一次足矣,考后仔仔细细总结一番。

要格外注意考试跟平时做题状态有极大的不同,模拟考时也要认真地把它当作真正大考从头到尾耐心坚持下来,很多人模拟时随意提前交卷或坐在考场发呆,这是极其错误的。

一般考前五天就不要定任务了(意思是,可以做数学,但不要有任务,今天必须做什么。)不想做题运动运动都是可以的。数学要劳逸结合,比如我自己花一天解IMOSL一组题是可以的,但连续四天做四组题做不出来。

长期连续高强度,不太好。

其实平时学习也是,要留出反思/休息的时间。

3考场中

这一段主要就是心理的调整了,比较主观。

首先,平时做了无数的题目也模拟考过了,用这个作为自己实力的衡量,不用紧张。(心里有底自己大概能做几题,什么题目比较适合自己)

出题者一定是按自己认知从易到难来安排题目,当然不一定符合你的口味。另外说一句CMO有时根据第一天情况,会对第二天试题做临时调整,这样题目会有点怪怪的,有心理准备就好。

过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可以要求出场稍作休息/吃东西,一般CMO以上考试都允许,联赛至少也允许上厕所。这种情况迅速挑一道最有希望的做出,一般状态就会变好。

记住标答是有范围的,联赛二试一定是常见定理常见套路不太难的应用。CMO标答技巧要求可能会很高,但每一步都是合理的,而且不会超过3页。有助于判断自己是否想歪了。

顺带提一句:联赛是一场强调速度,正确率和书写的考试。amc/aime强调速度和正确率。这之后一般考试时间充足,对书写的要求不是太高。(有时缺少时间可以写一个证明框架上去)在TST中主要看解答的正确性,其他都相对次要,根据这一点决定要怎么写解答。

一般不要轻易换题目做,当一道题目自己明显不对路(比如1做了很久没有任何可行思路)或是已经把想到的可能方案都仔细画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突破时,再考虑做另一题,状态变化之后可能回头做就能解出。

当时间所剩不多时,就要决策检查/做某个题/把一些很可能得小分的点写出来/修正之前的书写(平时研究评分标准作用在此),这里没有最优策略,各人有这个意识结合自己平时情况去做就好。

经常有很优秀的学生执着于满分然后被坑,这真的没有必要。例如某次我的一个学生冬令营考砸后我跟命题老师对话:(原文)

“你出的这个第六题过于离谱啊,我一个种子选手被干掉了。”

“这学生有点傻啊,既然第一天都满分了,第二天专心把四五做完交卷不就可以了么,为什么要跟第六题死磕。第一天考挂的人才需要跟6搏命。”

我翻了很多白眼然而觉得他说的很对。

总的来说,平时做题要有舍我其谁的气势迎难而上,考试要想高分还是主要猥琐发育,欺软怕硬,见分就拿。当然考试也迎难而上我是很钦佩的,比如山东人。

99%的学生重要考试要比平时表现差,这是合理的,不用纠结,只要不出大失误就好。

我教过有一个学生,有极强的竞技精神,和高度逆境抗压能力,几乎每次都能超水平发挥。

我见过一个学生,心态差不多就是“我主要就是学学数学的,听说有考试,我就来了。”考试非常稳定。

考试心态其实还是跟本人的心态很有关系,平时就注意培养竞技精神会比较好,当然如果境界极高完全当作小游戏,那就更好了。

还有一位读者问我对数学竞赛的看法,我简单说说吧:

首先我没有亲身教过小奥,但是我的学生很多是小奥优胜者,跟他们聊我学到很多:)

数竞的主要缺点是由于与升学相关,所以参加的学生过多,破坏了很多不聪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竞争残酷刷题背套路太狠,毁掉了不少创造思维。

我一直反对所谓纯粹数竞政策,把数竞与招生脱钩。既然确实是人才,为什么要避嫌不招?至于招多少,怎么招,其实各大学比较自己当前高考录取的最后一名和竞赛录取的最后一名的质量,动态调整就好。

我以前不成熟的主张是缩小参赛范围,这几年务实很多。其实竞赛的主要缺点都是因为升学竞争惨烈造成的,这不是竞赛本身能解决的。

中国就业竞争之激烈残酷是一个既成事实,预期内多年也不会变。人是高等动物,预期到竞争惨烈的青年时代,就不可能会选择过一个舒适娴雅的童年时代。所以即使完全取缔竞赛,竞赛的失败者也不会消失,而会转移到疯狂刷高考题毁灭全科学习兴趣的道路上去。那样还不如刷竞赛题呢,至少学到了更多知识。

真正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整个环境发生极大改变才能实现。上几周跟澳洲的一位imo金牌得主母亲打电话聊天,她就说澳洲确实是一些极度有兴趣的孩子自己在花大力气学竞赛,我觉得这才是竞赛本身的目的,实在是非常的好。然而想了想澳洲地广人稀,再想想同为发达国家但时不时有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自杀的韩国,只能叹息了。

现在很多学校高二高三就在疯狂地刷题复习高考,我觉得数学高考140和150其实实力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无非更细心一点而已,该会的还是都会了。而跟清北的教授们聊天,他们表示现在高中数学物理难度极低,学生的数学素养极差,经常出现到大学还需要补数学思维。

所以我觉得不如让一部分人转移到竞赛/大学数学学习,我也特别赞同有条件的学校提前开设大学课程/大学也给一定政策,给一部分数学优秀的学生一条新的路。

我们改变不了竞争的压力,真正能做的是让竞争的内容更好更适合每个方面的人才,让有篮球天赋/挖掘机天赋/数学天赋的人都有路可走。

陈晨讲数学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欢迎大家讨论     以及对(三)内容提意见 精选讨论内容

纯阳道人(余治国)

现在的物理确实比以前简单很多,高考题也越来越套路化

杜妈

谢谢陈晨老师分享每一篇都认真看过希望儿子能提升自己


(凑300字专用)

陈晨,学而思数学竞赛主教练,教学数学竞赛已有十几年,培养多名学生获得imo金牌,近百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也被聘参与部分国家的国家队培训工作。

注:我为什么做这个公众号
我当年学习高中数学和物理竞赛的时候,资料相当匮乏。执教后,深感到优质的竞赛资源十分稀缺,虽然现在有不少线上课程,但缺乏完整的体系和详细的学习规划。所以希望发布一些资源:
标常规数字的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思考题,一般需要的知识都不多,只是对思考水平要求很高,感兴趣可以试着做做。
S学习经验交流系列是我或者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感悟。
A活动系列是活动相关,一般包含当年高联、冬令营、集训队、IMO的个人解答;
X系列是公益视频课程,目前打算整理好开放网盘下载。
(0)

相关推荐

  • S5 数学竞赛学习经验谈/兼论如何获得IMO金牌(上)

    本文是笔者十几年数学竞赛教学的经验谈,笔者主要在中国教初高中阶段的数学竞赛,相当熟悉.也曾家教过几位美国和加拿大国家队队员,对美加体系有所了解. 名词解释: TST 选拔国家队的考试 USAMO 美国 ...

  • 五年之后,中国重回IMO之巅!

    五年,中国距离上一次IMO团体冠军已经有五年之遥了. 上一次中国队夺冠还是在2014年,自此之后,中国连续四年丢掉了团体总分第一. 直到今年的2月份上的罗马尼亚大师赛,中国队铩羽而归彻底让怒火点燃. ...

  • 【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同步学习专题20讲】...

    [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同步学习专题20讲]之第2讲[数论之整除问题初步]--持续更新 本系列专题从有趣的实际生活故事出发,引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十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每 ...

  • Q1: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数学竞赛,有哪些阶...

    Q1: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数学竞赛,有哪些阶段? 六年级之前在学小奥,六年级的时候决定走竞赛的路.六年级到初一,跟着学而思学了一试,跟着雅礼学了些几何,为后面的高联做了准备,初一以综合为主. 初二正式开始 ...

  • 初中数学数学竞赛必备定理:(多学习多思考...

    初中数学数学竞赛必备定理:(多学习多思考...

  • 2020普林斯顿数学竞赛 (PUMAC) 团体赛 中文翻译

    这个考试本应于2020年12月初举办,由于疫情推迟至2021年3月进行. 团体赛 1.求最大的正整数 , 使得我们至少需要 个 的小方块, 才能覆盖一个 的方格表.(可以重复) 2.智多星在学习摊煎饼 ...

  • 2020普林斯顿数学竞赛 (PUMAC) 个人赛决赛 中文翻译

    这个考试本应于2020年12月初举办,由于疫情推迟至2021年3月进行. A组 1.实数列的首项,且满足. 求证: . 2.海伦有一个木制的矩形(尺寸未知),一把直尺(没有刻度)和一支笔. 她能否构造 ...

  • 15张动图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最正确的姿势

    光波背后的数学原理 我们用数学来得到光波的简谐运动,这是振动的最简洁的形式.然后我们打开灯. 双陆棋背后的数学理论‍ 我们用条件概率理论来看看你在双陆棋游戏中掷出2和4的概率有多大. 雪花背后的数学原 ...

  • 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85)

    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专集 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01)      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02) 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03)      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04) 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05)    ...

  • 王子龙,张云华——初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84)第1题解答

    [会议日程安排]第一届高中数学强基教学研讨会举办在即 浙大优培专集 [往届活动回顾]第一届高中数学奥林匹克教练研习班(文末回复关键词提取课程讲义) [会议资料]边红平老师手写稿:首届高中奥数(文末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