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弹指一挥间,一年时间倏忽而过,从去年9月28日起,专栏【树英说—办案回眸】已伴随着大家走过了一年的时间。每周一不见不散的大咖“经典案例分享”,众多忠实粉丝不离不弃地“追剧”,让读者连呼过瘾。栏目刊出不久,很多追剧的粉丝就向我们反映:能不能将朱树英老师这些“经典案例分享”系统地收录起来结集出版,以供追剧者慢慢查阅、细细品读。由此,【办案回眸】的前半部分有关建设工程的26篇经典案例汇成了《墨斗匠心定经纬:建设工程疑难案件办案思路与执业技巧》一书,并成功由法律出版社付梓成册,由此在建设工程领域和律师行业引发了一阵抢购狂潮,广大律师和建设工程相关行业从业者都争相购买阅读,掀起了一次次关于建设工程相关案例的大讨论。这其中,包括朱树英以司法价值判断取向理论说服最高院改判青海省高院一审的精彩辩驳、也有关于中国建筑业追欠索赔第一案的抽丝剥茧、还有关于定向爆破被炸四层结构的上海某大厦损害索赔案的玄机探讨……
而现在,随着9月26日【办案回眸】的最终乐章落下帷幕,房地产篇的全部28篇也都已经在微信平台上跟大家一一见面。至此,《办案回眸》的下半部分《墨斗匠心定经纬——房地产疑难案件办案思路与执业技巧》的出版也已提上日程,今天,在这里就为大家奉上小编顾卓敏应邀撰写的下半部分的序——“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带你走进这本书出版的“台前幕后”,提前领略书中奥秘之处,话不多说,一起来先睹为快吧!
它教会你如何睿智地解开这错综的玲珑局!
时光荏苒,转眼日历已经翻到了2016年9月26日,在完成了【树英说~办案回眸】的最后一篇案例分析文章的编辑工作之后,小编不禁长舒了一口气——整整一年,我们相约星期一;54个经典案例,引读者思考万千……当这一切落下了帷幕,似乎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回顾过往,静待花开。
国庆休假期间,又是一个夜深人静时,小编又一次提笔为朱律师的这套新书的下半部分(房地产篇)作序。如果说,在建设工程篇的序言中,小编希望大家能体会到朱树英作为成功律师“诗外的功夫”,从而精进业务,完善自身;那么在这里,小编要让大家感悟的是一种审时度势的眼光,是一份冷眼旁观的睿智。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一直以来,小编喜欢把朱律师办案比作是医生问诊切脉,无论是望闻问切下狠药,还是未雨绸缪治未病,这样的语句都曾在编前、编后中多次出现过。为何会有此一说,是因为在律师行的局外人小编看来,医生看病而非看人,同样律师办案也非办事,就是这份客观、这种“冷眼”,才让他们明晰了事实,看透了本质,准确了判断,妥善了处理。
就本书所汇编的28个各式房地产案件本身而言,就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城市的大建设初期,在市场机制、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历史背景下,当事各方的纠纷争议频频发生,面对没有定论的矛盾冲突、面对模棱两可的裁判思维,律师办案的困难或许不仅仅在于专业功底是否扎实,而在于能否“换种眼光看世界”,能否灵活应变推己及人。如果说,20多年前的这一次次案件成败“转换”体现的是自信与魄力,那么而今的“回眸”则更多了一份智者的感悟。须知,这“回眸”之间又何尝不是一次冷眼目光转换,又何尝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望初心,朱树英之所以承诺法律出版社写这套书就是希望把自己几十年来经办的经典案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整理出来,留给后学之人参考学习。那朱律师的初衷能否实现呢?这上半部分已正式出版的《墨斗匠心定经纬——建设工程疑难案的办案思路和执业技巧》的读者反响和市场销量无疑就是最好的佐证;而来自法律界、企业界人士的反馈更是一再验证了此次“普法”的效果卓然。客观分析,如今市场上的法律丛书可谓铺天盖地,难道仅仅是凭“朱树英”三个字就能成为“市场灵药”吗?显然不是!套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来说,是因为读者,尤其是有相关法律背景的读者“只花了白菜价,就得到了白粉体验”——值!而这份“值”又恰恰体现在了朱树英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办案视角,并且一步一步指导大家去学习、去体会如何换种眼光看世界。
作为一个对朱树英充满敬佩之心的后学晚辈,能为其新书写序是何等之荣幸。对小编而言,这千字序言不仅是为【办案回眸】所作,更是为自己所作。诚如此前小编所言,自己并非法律专业出身,机缘巧合才涉足律师行业,而借着《树英说—办案回眸》才得见专业法律之博大精深,准确办案之无限精彩。这一切之于小编本人,显然也是一次难得的“换种眼光看世界”。
回首这一年的一路走来,是朱树英律师手举大旗悉心引领,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是众多粉丝关心支持陪伴左右。为表感谢,小编有几句肺腑之言相赠:
人生处处有风景,需要我们用热心、以冷眼,横看成岭侧成峰!
是为序。
下期预告:
10月10日(星期一)
朱树英为《墨斗匠心定经纬》下半部分撰写的前言《有限探索与无限精彩——28个房地产开发案例与实战民事法律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