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动骨100天?听听传承人怎么说...
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这句话的本来意思是,一般骨折的愈合需要100天左右,但是,如果有好的方法和药物结果会怎么样呢?首先先了解一些关于骨折的常识: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病因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1)休克 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2)发热 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2.局部表现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特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3.骨折的特有体征(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因为这会加重损伤。
检查1.X线检查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2.CT检查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帮助很大,目前临床上常用。3.MRI检查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或排除诊断。治疗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1.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2.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医院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中医正骨起源简介!在中医骨伤科中,正骨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近代和现代的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其学术特色和诊治秘诀,主要体现在正骨手法方面。祖国医学起源于原始人在生产活动中同伤病斗争的经验,是在同巫祝之术斗争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发展起来的。原始人在与猛兽搏斗和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时,常常会造成外伤,他们用树叶、草本等捣烂涂裹伤口,这就是外治法的起源。人类烤火取暖体会到热烘的方法可以解除某些原因引起的腹痛、关节痛等疾病,这就是原始的热熨法和艾灸法。原始公社制度时期,产生了用砭石治病的经验,“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山海经.东山经》)。“砭针,治痈肿者”。“砭,以石刺病也”。可见这是外科方面原始的医疗工具,也是我国针灸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极低,人们对于诸如风、雨、雷、旱、冻、分娩、疾病、死亡等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生现现象无法解释。为了祈福禳祸,产生了天地之外另一种“力量”在主宰一切的迷信思想,从而出现了“巫术”活动。百姓治病不施药,“武丁疾身,御祭妣己及妣庚”。想通过祭祀祖先来解除疾病。后来发现光是祷祝治不了病,便同时施以药物,产生了“巫医”。但巫医治病依然只在“索隐行怪”上下功夫。明明是用药治愈了病,他们不承认是药物的功效,而认为是法术的效验。随后人们对巫医的信仰开始动摇,巫和医分道扬镳了。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就是坚决反对巫医的一位名医。
中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还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尤其是骨伤科,平添几分神秘色彩。民国时期以前,民间称中医骨伤科医生为“法师”、“水师”。现在常有车子载过来痛苦呻吟的骨伤病人,别人一碰就惨叫,可我不用麻药,不用开刀,不用X线照片,采用手拉、推、按、提、压等手法复位后伤员神奇般安静,不觉剧痛,一待复位成功,伤者判若两人。再用小夹板固定,中药调理,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伤员赞道:“法使骤然人未觉,伤者知痛骨已合。”此“法”不是指法术,而是指手法。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的精髓和绝技,“手法”轻重适当、准确、敏捷、到位,是复位成败、愈合快慢、功能恢复好坏的关键,也是普通百姓感到神秘之所在。西医骨伤科与中医骨伤科在理念上的最大不同是:西医强调绝对的“静”,中医主张“动静结合”。无论是闭合性骨折、陈旧性骨折,还是开放性骨折,西医采用在麻醉下进行手术清创、复位,再用钢钉固定,缝合皮肤,继用石膏固定等方法。待骨痂愈合后,再次手术取出钢钉。如属胸、腰部或下肢骨折,要绝对卧床。经X线摄片证实,骨对位对线准确,愈合良好,但伸屈功能大受影响,且要经受两次以上手术的痛苦。有些复杂骨折或脱位应用X线摄片指导手法复位和检验整复治疗效果;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采用手术清创与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与骨性牵引结合,较单独中医或单独西医治疗疗程短,效果好。所以,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中医发展的正确途径。熟练掌握正骨手法,必须具有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方能“手摸心会”,“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年青跟师傅的时没有现在的人体解剖标本室,怎么学呢?我们都是是采用两种方法学习。一是在正常人和伤员身体上摸诊,先是师傅互摸,找感觉,后由徒弟在伤员身上摸诊,听骨擦声,看病人反应,初步辨认骨伤,再用手指的力度和感觉,分析判断是骨折、骨碎、骨歪、脱位,还是软组织挫伤。然后师傅再摸,如摸诊结果有异,师傅立即讲解、纠正,责令徒弟再摸。二是找尸体看骨架,直观人体骨骼的位置、形状、相互构成方式等。师傅们在解放前,由于封建思想影响,很难找到尸体标本,没有办法,只能到远离村庄的旷野掘无名墓,寻找己腐烂的死尸,尚未完全腐烂,奇臭难闻,好几天恶心吃不下饭,现代文明社会来看,这种学习方式是不文明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了掌握医学知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只能用此“下策”,不难看出,过去被称为“法师”、“水师”的骨伤科医生,也是“无神论”者。李氏正骨手法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开封府洧川县董天龙村(今长葛市古桥乡董天龙村),约公元1778年;至今已传承至第八代。一、李氏正骨手法擅长用摸法来判断骨折、骨碎、骨歪等不同,以及筋歪筋断、筋走之差异,甚至一些经 x线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在李氏的手摸之下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诊断,二、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并且运用了触摸、拔伸、持牵、按正、提托、推挤、摇转、反折、理筋、分骨等十法,手法熟练,讲求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强调伤科治疗“七分手法三分药,在骨折复位中.以拔不开则按不正”为指导思想,贯彻“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这不仅符合骨伤的机制,也暗合辨证法的原理。三、正骨手法上继承了前辈的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等经典绝学之外;又进一步摸索创新了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对骨折正位的准确性更进一步,最后形成一套成熟的正骨手法即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李氏传人在手法传承上需加以练功手法,使其正骨手法达到快、准、稳,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李氏正骨手法”。四、正骨手法:拔伸(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蹬顶、杠杆。理筋手法的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理顺筋络、通利关节,松解粘连、通经活络、祛风散寒。其主要特征:1、李氏正骨手法适用骨病人群明确,适用于骨折以及骨折遗症、风寒湿邪深入骨骼肌肉引起的颈椎病、腰椎病、腰痛病、骨质增生、关节痛等病症。2、经济便利:随时随地即可实施手法,就地取材、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争取最短时间采取外固定术,解决疾患,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3、疗效显著孕妇可用,对于妊娠期妇女产生的骨折,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和治疗,避免了麻醉、手术等治疗方法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4、复位成功率高,固定可靠,创伤小,痛苦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充分发挥了中医"动静结合"治疗骨伤的优点,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祖传的中药秘方膏药对骨折后骨愈合有奇特疗效,消肿快、止疼快、疗程短;不开刀、不手术;可促进骨痂快速形成,促使骨质在短期内愈合;大大减轻骨折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大幅缩短骨折愈合周期,同时对急性扭伤和各种软组织损伤也有很好疗效;加快患者尽早恢复自理和重新投入工作赢得了大量时间,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李氏续筋接骨膏膏药的特点:①现用现熬,贴上去凉了会干,干了以后坚硬如铁,起到固定作用,类似于打石膏但优于打石膏;②打石膏会出现的情况,骨折后受伤部位会有肿胀,打上石膏后随着后期治疗肿胀会减退,这时候石膏会显得宽大,起不到固定作用,我们的膏药会随着肿胀减退而收缩,一直紧挨着皮肤从而固定骨折部位③主要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快速生长,使骨折部位快速愈合,没有毒副作用,不留后遗症。④痛苦小,疗效好,费用少,周期短。⑤过敏率低,纯棉布做衬底,配方和制作方法特征鲜明。⑥孕妇可用,对于妊娠期妇女产生的骨折,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和治疗,避免了麻醉、手术等治疗方法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李氏续筋接骨膏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两百年来依旧坚持按照传统制作工艺和方法,其作用补气止血、祛瘀生新、消瘀定痛、通窍活血;经历两百余年的传承与完善,历经无数患者的功效验证,足以证明其独特经典;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而传统的注射及口服疗法除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甚微,所以现在用药量极大,并且疗效极差。而膏药的外治疗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效数倍提高,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其特点:1、继承和完善了唐宋明清以来 “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2、疗效显著,见效迅速。膏药疗发施于局部,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显著高于血液浓度,所以发挥作用充分,迅速,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非常适合不便服药者或不愿服药者使用。3、适应症广,广泛用于颈肩腰腿疼患者,使用方便;不需住院。4、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膏药疗法是针对患者的患病部位局部施药的,对人体的整体影响小,从而避免了药物对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因此非常安全可靠。5、给骨折患者带来福音;价格低廉、疗效迅速、大幅缩短骨折愈合周期;6、为妊娠期骨折患者解决重大问题,孕妇可用,对于妊娠期妇女产生的骨折,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和治疗,避免了麻醉、手术等治疗方法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7、与医院手术治疗方案相比,周期短(仅为医院治疗周期的三分之一),疗效快,治疗费用低(仅为医院治疗费用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病人疼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