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1章-宇宙诞生的过程
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宇宙的起点
西方人研究宇宙起源的结论是,宇宙起源于奇点。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热量无限大,温度无限高,压力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
奇点是现代宇宙科学中的一个未被真正了解却又无法回避的天体,其物理属性已经超过了现有物理学的研究范畴。西方人的思维跳不出有形的框架,总认为任何东西都得是有形质的,只是样子不同。
中国人的宇宙观恰恰跳出了这个有形的桎梏,认为宇宙起源于无,道生无,无生有。宇宙万物生于道,法于道,这就是唯道是从,合于道则趋生,不和于道则向死。
2.宇宙创生的过程。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写的就是宇宙万物的信息都在道里。有一点大家要明白,无和有是相对的,有了无,才有了有,有了有,才有了无,有和无混而未分,就是非有非无,这就是恍惚。
虽然是非有非无,但是却包含了宇宙的一切信息与可能,就好比是一颗种子一样,包含了未来的一切可能。想要更清晰的理解明白这一段,最好是和列子天瑞对照着读,更容易理解。
列子写道: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太易,是非有非无的阶段,可以理解为道还没产生创生宇宙想法的时候。太初,是生无的阶段,可以理解为有了创生宇宙的想法,但是仅仅是想法。太始是生有的阶段,可以理解为宇宙规划好了蓝图。太素,是确定了实现宇宙蓝图的具体材料,可以理解做好了施工计划。
此时,所有的方案都在大脑里,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摸不到。这个阶段叫做浑沦,相当于宇宙万物都已具备,但都在一个想法里。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施工了,想法都展现成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摸到的具体世界。
3.圣人为什么无所不知
我们看那些伟大人物,他们好像是可以穿越时间空间看透未来,我们称他们为高瞻远瞩,这种能力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他们通彻了宇宙的奥秘,从宇宙的起点上来看这个世界。
很多貌似不确定的事情,在他们看来都是确定性的。因为宇宙的蓝图和施工图纸就在他的手里,世界无论如何变化,都跳不出那张图纸的规划,所以普通人看他们,觉得他们如有神助,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就是这种站在事物的起点上看待事物演变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叫做洞察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方一撅屁股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