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真实案例分享:阿帕替尼对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的长期肿瘤疗效!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肝癌主要依靠手术治疗,但是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达中晚期,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或手术治疗效果不好。近年来,靶向药物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个新的突破。

索拉非尼被推荐为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那么肝癌患者在索拉非尼耐药后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呢?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证据提示阿帕替尼对肝癌治疗有确实疗效,与索拉非尼相比,阿帕替尼在剂量、疗效和价格方面更具优势,我国大部分患者能够承受。下面的分享的案例

就证实了阿帕替尼对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癌患者的长期稳定疗效。

1

初诊

2015年7月26日,一名有20多年乙肝病史的41岁中国男性患者因右上腹部轻度疼痛持续3天入院就诊。腹部CT显示肝脏肿瘤存在于S5段、S6段(10.5 cm X9.8 cm), S7段 (3.2 cmX9 cm),门静脉右支存在癌栓。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为>1210 ng/ml(正常范围<8 ng/ml),远超正常水平。

2

紧急手术切除,术后AFP下降到正常值

更加不幸的是,2天后患者肿瘤S5、S6段破裂,紧急进行S5、S6、S7段肝部分切除术并切除门静脉癌栓。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切除的肿瘤组织边缘阴性,S5、S6段肿瘤分化程度低,S7段肿瘤分化程度中等,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S5段和S6段呈中度阳性表达(++),在S7中呈弱阳性表达(+)。手术过程进展顺利,2015年9月1日术后复查,发现AFP下降到3.61 ng/ml。

3

复发后,进行TACE+索拉非尼治疗,病情进展

2015年9月11日,患者复查发现肝内复发,肝门淋巴结、肺、腹膜、腹壁均出现转移。随即患者进行了3次TACE治疗,并口服索拉非尼(400mg,每日2次)。虽然经TACE治疗肝内病灶控制良好,但肝外转移灶持续进展。同时AFP一直在升高,高至>1210 ng/ml,之后从未低于1210 ng/ml。体感上,患者可以在腹壁处摸到硬而边界不明的肿块,并能感受到肿块的变化。

4

阿帕替尼治疗,转移灶明显缩小

2016年10月13日,患者开始口服阿帕替尼,每日一次,剂量250mg。治疗仅过一周,患者在体感上就察觉到腹壁肿块变软,治疗1个月后,肝内病灶稳定,肝门淋巴结、腹膜、腹壁转移灶坏死无强化区。2017年3月7日,肝门淋巴结、腹膜、腹壁转移灶明显缩小,肺部病灶稳定控制。同时,患者也能感受到腹壁肿块缩小。

5

病情进展后,阿帕替尼剂量增加,病情稳定控制至今

不幸的是,从2017年5月开始,患者体感上察觉腹部肿块开始再次增大。直到6月8日的CT复查发现腹膜,腹壁,和肺的转移灶明显增大,患者开始将阿帕替尼的剂量增加到425mg,每日一次。服用2周后,患者口述腹壁肿块再次缩小。

2017年9月29日,患者复查发现肝门淋巴结、腹膜、腹壁转移灶再次萎缩,肺部转移灶进展。令人惊讶的是,到了12月14日,腹膜、腹壁转移灶继续萎缩,肝门淋巴结和肺部转移灶稳定控制。到2018年3月29日,所以转移灶均稳定控制。自从服用阿帕替尼,已然过了19个月,患者依旧存活,耐受性也良好,不良反应仅为轻度疲劳、手足皮肤反应和高血压。

参考文献:

The effect of apa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sorafenib resistant 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