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误判为民国仿品?雍正高足杯估价300倍苏富比落槌
撰文:赵志瀚 Ryan Chiu
刚刚在纽约苏富比一场不起眼的网上拍卖中,两件古董瓷器分别以倍价的300倍及160倍落槌,瞬间在收藏界引爆热话。
这两件瓷器为「胭脂红釉小高足杯」及「粉彩西洋人物图盘」,行方判断是二十世纪制品,指上面的「大清雍正年制」是后仿款,故估价仅定于US$1,000与US$2,000。
不过收藏家与古董商对此看法却不敢苟同,认为两器无疑是雍正本朝真品,遂争相竞逐,引发多番叫价。最终,两器连佣成交价远超预期达至US$37.8万(RMB 240万)和US$40.3万(RMB 255万)。
究竟是藏家与行家没眼光?还是拍卖行断代出错、误判佳器?
Lot 1098
二十世纪 胭脂红釉小高足杯 「大清雍正年制」仿款
高度:3.3cm
状况报告:整体品相良好,见正常轻微表面磨损,包括高足处见轻微划痕
来源:2000年前入藏
估价:US$1,000 - 1,800
落槌价:US$300,000(低估价之300倍)
成交价:US$378,000
涉事专场名为「博古:亚洲艺术」,前身是「苏富比周末拍场:亚洲艺术」,为纽约亚洲艺术周较不起眼的拍卖,估价范围一般仅在数百至数千美元。
有业内朋友称之为「杂货场」,意思是场内拍品皆是拍行眼中的普通货色,安排在这里集合起来,让人以相宜价钱随便挑选。
是次高价成交的两件瓷器,苏富比判断皆为二十世纪所制,上面的「大清雍正年制」自然就是仿款。雍正帝于1722-1735年在位,二十世纪是指1901-2000年,两者相差约200年岁月。
虽然二十世纪横跨整整一百年时光,但若拍卖图录说一件中国古董是二十世纪所制,藏家与行家对它的正常解读是:拍卖行专家认为它是民国出品。
简单而言,苏富比认为两件瓷器虽然也是古董,但非清朝器物,而是民国仿制;行家和收藏家则持相反意见,肯定它们确为雍正朝所制,乃货真价实的清代古玩。
Lot 1088
二十世纪 粉彩西洋人物图盘 「大清雍正年制」仿款
直径:20.2cm
状况报告:口沿见一道约2.3cm冲
来源:2000年前入藏
估价:US$2,000 - 3,000
落槌价:US$320,000(低估价之160倍)
成交价:US$403,200
那么如果苏富比真的误判,错把清代瓷器当作民国仿品,是否会蒙受很大损失呢?其实不然。
让我们以上面这件「粉彩西洋人物图盘」作例:
假设情况:于低估价水平、即US$2,000落槌,买家支付US$252佣金给拍卖行,最终成交价为US$2,252
现实情况:US$320,000落槌,买家支付US$83,200佣金给拍卖行,最终成交价为US$403,200
一件拍品只要落槌,拍卖行就赚取佣金收费。成交价高低,影响的只是佣金多寡而已。数万美元的佣金,对巨型拍卖行业绩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一般艺术品即使流拍,拍行把之退回给卖家,也没有太多损失可言。
可是对卖家来说,情况则无法同日而语。拍行赚少了数万美元佣金的时候,卖家可是损失了数十万美元。
最糟糕的是,明明白白的清朝古董,无辜被诬蔑为二百年后的仿制品。如果行家与藏家今次都走漏了眼,那么它们很可能就永不翻身,永远变成民国仿品。
而且如今正值疫情,旅游限制重重,各方藏家行家都难以亲自飞往外地鉴赏古玩。若然拍卖行断代难以令人信服,相信对整个市场都有莫大影响。
胭脂红釉高足杯另一角度照片
高足杯底款局部照片
最后略谈是次两件古董瓷器本身。
胭脂红釉创烧于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高,质量最佳。它是一种以微量黄金作呈色剂的低温红釉,在窑中经摄氏800度左右焙烧而成。
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
胭脂红釉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从传世品看,雍正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雍正朝的胭脂红高足杯在二手市场不算常见。近年曾经登上亚洲拍场、断代雍正的胭脂红高足杯,估价一般定于HK$100万水平。
上图为乾隆朝的粉彩西洋人物图盘,曾于201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亮相。下图为今次在纽约成交的粉彩西洋人物图盘
至于清朝的粉彩西洋人物图盘,则更少现身拍场。2017年香港春拍,佳士得有一乾隆朝的例子亮相,名古董商仇焱之旧藏,当时估价HK$600万 - 800万,惟最终未有成交。
虽然两盘画工、呈色都不尽相同,但明显是按照同一款西洋人物图案而绘,构图和所选颜色都惊人地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