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传达“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描写方式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动静相谐 (3)虚实相生 (4)点面相结(5)白描工笔 (6)烘托(衬托) (7)渲染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示例
例1: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析】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1)、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
(2)、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3)、从“折竹声”来写,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另:从描写内容,此诗还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
动与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分析思路】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
示例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鸟鸣山更幽”,通过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虚实相生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客观为实,虚构为虚; 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相生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虚写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虞美人》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