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博物馆丨一瓢饮,醉往事
作者丨大康
在山西很多农村人家,依然会看得见一口水瓮,在水瓮的沿边上挂着一只水瓢。村里用的水瓢类型多样,绝大部分是塑料水瓢和铁水瓢,偶尔会有木水瓢和葫芦水瓢,而今天小编要说的是亮晃晃沉甸甸的铜水瓢。
铜水瓢漂亮、耐磨、不易生锈,是水瓢中的“上品”。过去铜水瓢会经常在村里借来借去,谁家办喜事、办丧事吃饭的人多,用它当舀饭的勺子,一瓢下去舀的饭菜能分三四海碗,几百人吃饭不发愁;谁家吃草药有几味需要特殊炮制,铜水瓢又是炒药、焙药或熬药的药锅……
如今能见到的铜水瓢或许就经历过一段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国历史上的大炼钢铁活动,一经提出进展的烈火就在全国各地迅速点燃,一时间钢炉林立,浓烟四起。就连犄角旮旯的小村小社也是炉火通红,鏖战正酣。很多农村没有铁矿,又缺乏技术,炼铁实在难为的很。为了完成任务,只能以铁变铁,用废铁回炉的办法“炼”出铁来。公社的“工作队”三天两头进村入户收“废铁”,大至铁锅、铁盆,小到铁锁、铁钉,统统“回炉”炼铁。“废铁”的“潜力”很快挖尽了,后来只能找“废铜”凑数。
很多家庭被“工作队”砸了大黑锅,为了完成全年产量指标,“工作队”又收走了家里的铜。铜水瓢难得幸免,成了历史错误的牺牲品。
有家人正好挑水拿走了水瓢,铜水瓢没被收走。不料这件事后来让“工作队”知道了,背上了反对“三面红旗”的罪名,是和“人民公社”唱对台戏,是“村里的右派”。为此这家人还接受了“劳动改造”。就在他们将水瓢上交赎罪的第五天,村里传来了特大喜讯:全国钢铁产量提前实现翻番,大炼钢铁告一段落。那把待炼的铜水瓢因此躲过了厄运,但是惊魂未定的这户人家却也不敢向队里开口要回铜水瓢。
1982年,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牲口和农具都拍卖给个人。那把铜水瓢也出现在拍卖场上。当场有知情人作证,铜水瓢应当无偿还给这户人家。失散了二十多年的铜水瓢总算“物归原主”。
看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被打动。一个铜水瓢,竟然经历了这么多坎坷。是啊,何止一把沉甸甸的铜水瓢,那些黄土卷起的风沙,也是经历了岁月无数次的打磨,带着历史的沧桑拂过当下的草木。
拿起铜水瓢,舀一瓢清澈的井水,虽然难再见,如果能够再饮一瓢,咕咚而尽,闭上眼睛,感受流进体内的清凉,非酒而醉,只因那陈酿的故事,实在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