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统的讲解培训说“不”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背诵式讲解和表演式讲解究竟缘于何处,终于发现,传统的讲解培训是造成假讲的主要原因。

《博物馆社会教育》一书中关于“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概况”中说:“当时(1959年)也存在一些制约博物馆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首先是大多数讲解员业务知识贫乏和有些馆过分强调所谓的政治性、思想性,故在讲解内容上多为照本宣科,熟练背诵讲解稿。人们总结、交流讲解经验,也主要是着眼于讲解技巧,这也导致社会上对讲解工作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讲解就是“背稿”,更严重的是文物部门的一些负责人也认为“讲解员似乎只是形象、语言、普通话好一点就行了,背讲解词,然后对观众讲解”。

这种错误认识又衍生出讲解工作青春论。而博物馆界对博物馆教育的内涵缺少科学的理解,自然也不能明确讲解员的发展方向,只是笼统地提什么'又红又专'。”

五十多年过去了,回头看,这种现象在许多博物馆里其实并未有多少改变,虽然今天博物馆的门槛比先前高了许多,讲解员个个都是大学毕业,整体素质提高了,但是在专业与美的较量中,大多数博物馆往往选择后者,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五十年来从未中断过的那根脉络~博物馆传统的讲解培训。按照传统,当讲解员不再年轻,纷纷改行、下马,那种“又红又专“的精英就会被留下来,成为年轻讲解员的引路人,通过讲解培训和传、帮、带的方式将这种职业标准和讲解方式传递下去。

传统的讲解培训,特别注重讲解的外在表象,眼神、手势、站姿、声音,背诵技巧,交流方式 等等,很少谈及讲解内容以及藏品中所蕴藏的无穷奥秘和美!

虽然博物馆也会举办一些文物知识培训,但是大多都是零星的、快餐式的,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新手来说,犹如雾里看花,忽明忽暗,虽也能收获些知识,但隔行如隔山,得到的大多是些浅知、碎片而已,知识的火焰始终不能点燃。

开幕式临近,VIP要来,怎么办?只好通过讲解培训人造一个出来。你不懂专业?没关系,我可以请专家、学者为你撰写讲解词,只要你刻苦背诵,都能过关。激情上不来怎么办?不要紧,我可以请讲解老师为你现场培训,从艺术的角度重塑你,眼睛的方向、重音的强弱、手势的位置,甚者连笑容、站姿、移位都规定好了,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终于将你打造成一副真讲的模样,走上讲台,犹如走上舞台。

但是演员毕竟是演员,你扮演的是角色,而不是自己,你在舞台上口若悬河,像个专业的考古工作者,舞台下,却丝毫不与专业挂钩, 考古工地你不去,考古书籍你不读,甚至相关展览送到你的身边,你也毫无兴趣进去看一眼,讲了若干年,却是同一种讲解词重复了若干年。

真的培训,不是教你怎样表演,而是想方设法点燃你兴趣之火,让你睁眼,看见那隐藏在展品背后的奥秘和美,这美打动了你,你的心灵开始工作,一旦它参与其中,就会调动你每一个细胞帮助你表达,那时,重音、表情、手势、语气等等都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讲解的个性、讲解创新都会有足够的空间。

当然,适当的技巧培训也还是十分必要的,有的人纵有满腹激情也不知怎样表达,这就需要培训者探索阻塞的症结,打通连接内在与外在的阀门,让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但是,切记,这种培训与传统的讲解培训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博物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