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之作!蔡襄草书《入春帖》,自称其风格为“飞草书”!

查看草书名帖

1045年至1067年,这时期的蔡襄正值壮年,风华正茂,从福州任职5年后回到政治中心,仕途达到顶峰,与宋仁宗君臣相宜,书法亦成为“朝体”。此阶段蔡襄集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取法由唐入晋,欲在精神上追求魏晋的淡泊自然。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有许多精妙作品,《入春帖》就是其中之一。

蔡襄《入春帖》草书作品,创作于1051年,纸本纵30厘米,横4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  草书《入春帖》 纵30厘米,横4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入春帖》是写给“公绰”的。公绰姓葛,是蔡襄的朋友或者亲戚(见《蔡端明文集》卷二八《葛氏草堂记》)。帖中又有“今又蒙恩,复供旧职”之语,考蔡氏生平,他“复供旧职”只有“修起居注”,初次在庆历三年,“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后在皇祐三年,奉诏至京,“判三司盐铁勾院修起居注”。
这件作品与《陶生帖》都是蔡襄著名的传世草书作品,他们的不同点是《入春帖》的书法特点是笔法圆润、流畅,而《陶生帖》则有一些清爽的笔画。此帖用笔轻松圆转,结构自由,并不是很讲究法度。蔡襄对自己这类风格颇为得意,称其为“飞草书”。从其作品中就可看出他每落笔为飞草,笔随手运转,奔腾上下,其情绪波动跃然纸上。苏轼也在题跋中赞同其的“飞草书”。
..............................................................................................

..............................................................................................

..............................................................................................

..............................................................................................

..............................................................................................

释文: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虽入文字力求丐祠,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夕别寻端石奉送也。正月十八日公琸仁弟足下。

一起学书法

书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