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3)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2、小承气汤

【组方】: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约43克)。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方解】:里热实证。在大承气汤基础上既除去攻坚除热的芒硝,又减消胀行气的厚朴,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显有不及,故谓之小承气汤。因此本方适用于腹胀、大便不通不久者。

歌曰:小承气本大承气,减厚朴量芒硝去。虽属里实之下剂,大承气汤怎敢比。

从方剂上对比可以看出大承气的厚朴枳实用量比较大,所以消痞除满、破气散结的力度大,故用于大实证。芒硝主要是祛热、软坚,故大承气汤证大多有潮热,再配伍大黄泻下的力量就更猛了。而小承气汤证热不甚,主要是胀满内结,相对来说,病情要轻。

伤寒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注】:注见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人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哮,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注】:注见大承气汤条。

伤寒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注】:这条谈论的重点主要不是热。其人多汗,多汗则津液大量外出,致使肠胃干燥、大便硬,大便拉不出又引起中毒性反应,影响到大脑而谵语,这是胡老直接借鉴现代医学的概念谈谵语,简明易懂。虽然大便硬了,也有谵语了,但是言外之意热并不是太明显,没有前面大承气那种潮热,故不宜大承气汤而宜小承气主之。假若一服谵语止,即不要再服,大便接着很快会下来。所以说遇谵语不一定就吃大承气汤。这条辩证非常细腻。

伤寒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注】: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疾是数之甚也。脉数主虚(像肺结核之脉数,数而无力,是虚)主热,脉滑主实,脉滑而疾是实热之象,应该用大承气。但是,条文却说「小承气汤主之」,胡老坚定地说,这条条文错了!

伤寒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注】:吐下、发汗均足以亡失津液,但微烦而无谵语,是胃中干、里热并不剧,虽小便数、大便硬结,亦不宜大承气汤,可与小承气汤和其胃即愈。

伤寒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注】:注见大承气汤。

伤寒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注】:这两条实际是同一条,是王叔和同志分放在两个地方,他想把仲景学说的外感与杂病分开放,大概他认为小承气既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杂病吧。但是一条用了「宜」另一条用了「主之」,是王同志的疏忽吧,不得而知。

下利谵语,是简文,谵语一般都发生在阳明热实证中。是人体津液竭尽,亏虚而里热还在蒸腾时出现的神志不清状态。应当还有别的一些能证明有燥屎的症状比如腹疹拒按,但谵语是有燥屎的重要证据之一。

为什么不用大承气汤?这条要与大承气的几条有下利的条文结合起来读。伤寒256:下利、脉滑而数,有宿食。伤寒321:病自少阴来的热结旁流,口干燥者。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23:下利不欲食,有宿食。金匮·呕吐哕下利病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金匮·呕吐哕下利病38:下利,脉迟而滑者。金匮·呕吐哕下利病39:下利,脉反滑者。

注意这六条有四条都有脉来左证。当然这四条也还是太简单,应该还有腹诊拒按。而本条没有脉滑而数、三部脉皆平、脉迟而滑这些脉的左证,也没有不欲食、或病源于少阴的条件。

此外,这条也未提潮热。如果有潮热,当然就应当用大承气了。所以读这些条文不能一条条孤立分开,要联系。

仲景时代,还没有纸张,行文都纪录在竹简上,难怪仲景惜墨如金。加上他老人家纪录文字时恐怕也没有想到去出版。如果是为了出版写书,可能就会写得详细了。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一):《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注】:胃气不得行于下,而逆于上则秽;里有燥屎则谵语。此以大便不通而使秽数,故宜小承气汤治之。《伤寒论》中有谓「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本条所述即属后之不利者。

(0)

相关推荐

  • 十五章承气汤七方整理

    承气汤七方整理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 厚朴七物汤 上述七方为仲景腑证之方,在临床上要辨清辨明再用方. 经典要通,六经辨证要明,这为大道也.大道牢记,见病知源,对证下 ...

  • UC头条: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三方药物相似,主药相同,配伍及适应症略有差别,现集而述之. 点击加载图片 承气者,为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感染性疾病发热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容易抑制肠道蠕 ...

  • 医圣“张仲景”通便最为峻猛的方剂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治疗疾病,其中在里的阳证.实证,称之为"阳明病",具体描述为 180条.阳明之为 ...

  •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伤寒论阳明病20210303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20210303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 ...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谵语门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也,大承气汤.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同方.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但发热谵语者,同方. ...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承气汤证之第208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2021-06-08 08:51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2.大承气汤证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