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我能怪分班吗?
有些苦,孩子是要吃的。这并不是“输得起输不起”那么简单。
只是为人父母的我忍不住心疼孩子,而去怪罪那些不相干的原因罢了。
高三,女儿学校又分班了。第三次了。
之前女儿嘟囔埋怨过一句,我没放在心上。暗想:怎么可能?高中三年分三次班,也太夸张了吧。但,这是真的。
分班这种事是要家委会通过的,我不明白家委会怎么会同意的。高二才选科分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刚建立起来的关系,再次被迫割裂、重组。
家长群起了波澜。有家长说多年以后,这届高中同学聚会将是一个难题,是高一同学聚,还是高二同学聚,或是高三那波聚?
我曾对女儿说:高中的同学友情最珍贵,好好珍惜。结果却是最不稳固的。同学与老师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波又一波。女儿高中毕业照上的同学,她会一时半会想不起叫啥名谁。
学校一定是从更宏观的角度考虑再次分班的。那分班标准是什么?我单纯地认为,有且只有一个——分数。分数给这群孩子打上了封印:好、中、差。这非暗示,而是明示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公平?对学生、对老师来说。
对任课老师来说,学生层次相等,教学上会相对轻松些。这是我想到的分班好处之一,没想到第二、第三、第四……
创设“尖子班,精英班”成了每个高中吸引优秀学生的法宝。 这种做法现已从高中下延到初中了。因为教育资源问题,农村初中校优秀学生流失严重已成了事实。农村初中校在逐年萎缩,正失去它原有的活力。
这是掐尖式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也是教育内卷的必然。
中考之后,学生五五分层,一半高中,一半职高。有人提出:我们要更加善待读了职高的学生,因为他们才是踏踏实实留在家乡,为了家乡的建设奋斗一辈子的人。我深以为然。
虽说教育要公平化,教育资源要均衡。而我看到是教育越来越不公平,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甚至被吞噬。
教育越发像个怪胎,更像个要破裂的脓包。
教育带动了房价一路狂飚,我买棵白菜还能挑一挑,掰掉几张不像样烂叶,而学区好的房子是用来摇号,用来秒杀,用来暗箱操作的。
教育带疯了校外培训机构,学生没了假期,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去培训班上课。学习培训塞满了学生整个学生生涯。跳楼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而培训班的师资谁来把关保证?就像新东方、学而思这样的巨无霸式上市公司中的师资,不也是造假的吗?但他们的收入可观到直接碾压在校老教师。
私立学校像雨后春笋般林立而起,与公办学校相对而立。无非是搞教育来钱最快,最省力,想狂吃一口教育资本化后大蛋糕。
教育是疯狂旋转的怪胎,快要把自己甩出去,甩分裂了,同时在这个过程又吸食了很多东西进来。
如果教育能说话,它一定也是满腔委屈,抱怨到无休无止。它也不想这样。教育像是被利用了,在全国掀起一片惊涛骇浪,裹挟住了亿万家庭资产,扰得全民恐慌,无能为力,有的年轻人干脆用不生娃来逃脱教育的魔爪。
国家慌了,出手了,用的是铁锤。
所有人都在等教育的正常化,现在是个起点。二三年后,我相信人们谈论教育时会心平气和很多。
绕了一大圈,再折回来说女儿的高三分班。
我之所以不相信高三再分班,是高二才选科分班,也是根据分数这条杠子分的。所以为什么又要分班呢?校方没有给出理由,只是让我们家长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学校是有更多维的角度,更高的视角来分班。以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考试成绩为根本目的。但作为家长的我,只有一个偏面而自私的视角。我眼里只有我女儿这个真真实实的孩子。我懂她的性情与喜好。我知道她对于分离的焦虑与愤怒。重新分班后,又是全新的老师要适应,新同学要了解。
女儿打幼儿园起,对于分离适应要比别的孩子慢上好几拍。幼儿园时上音乐启蒙课,临结束了,别的小朋友欢天喜地地拿着小奖状走了,她哭了,说以后会再也见不到老师了。我领着她与老师再一次道别。
知道女儿这方面的敏感脆弱,我也一直在努力帮她认识、适应分离的必然性。
我不是反对分班,我反对是过于频繁的分班。这对于学生心理的稳定感是种破坏与挑战。
女儿高二期末她得了学习进步奖,她非常高兴,自信满满;高三那年,她的成绩一路下滑,没有再起来过。为此她不知哭了多少回,我也很崩溃。
高考结束,我说:“高三这一年,你过得很苦。”
她说:“不是苦,是痛苦。”
眼泪又出来了。
好在,高三结束了。
我清楚,我不能怪分班。有些苦,孩子是要吃的。这并不是“输得起输不起”那么简单。只是为人父母的我忍不住心疼孩子,而去怪罪那些不相干的原因罢了。
他系列回顾:
Flies
要开学了
有点紧张
有点期待
教育变了
“5+2”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