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是患了取悦症
不管是谁,想一直得到每个人的认可,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停下来,别再白费力气。
与精致的利己主义相比,通过牺牲自己的利益与情感去博得每一个人的喜爱,也未必是一种好性格。
目前大热的电影《芳华》里的刘峰就具有这种性格的强烈特点,比如:任劳任怨做团里的一切事情,包括把荣誉拱手让人;过于佛系,觉得和去世的战友相比,自己已经算是过得不错了。他是善良,但每件事连下来看,总觉得心里替他憋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刘峰的人设就是患了取悦症。
说到取悦症,可能80年及以前的人多少都有点儿,就是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拒绝了对方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心理还过意不去好几天。与之相反,精致的利己主义们倒是一切都觉得理直气壮,比如,《芳华》电影里的林丁丁。
《取悦症》的作者哈丽雅特B.布莱克具有逾25年的执业临床心理治疗和管理顾问经验。她创作了许多心理自助类畅销书,还参加了奥普拉的脱口秀节目。取悦症患者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从来不会对别人说“不”,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高兴。
这本书文字轻松,有很多应对取悦症的具体方法,也好操作上手,通过21天的改变,降低拒绝别人时在我们心中的愧疚感。
首先,在读书伊始,先做一个取悦症的类型分析,看看自己属于认知型、习惯型和情感逃避型的哪一种。
书中有24道测试题,通过行为、思维和情感三个维度互为原因和结果,而且不断强化循环,突然摧垮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因此,通过找到我们最强烈的一个取悦他人的动机,进行小小的改变,从而改变这三个维度的相互作用,减缓取悦症对我们生活的干扰。
其次,根据取悦症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缓释方法,所以书可以重点只看与自己取悦症相关的章节。
认知型取悦症:不需要把“必须”和“应该”作为自己与他人交往的原则,比如,我应该让别人喜欢我、我必须要帮助别人等等;
习惯型取悦症:对他人的认可上瘾,特别有代表性的就是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生、催二胎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其实轻易评价别人生活的人才是有问题的。
情感逃避型取悦症:通过取悦他人来逃避愤怒、冲突和对抗,比较具体的表现就是面对不公平对待选择沉默。
最后,就是21天练习计划,让自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然,要改变长期遵循的思维模式需要耐心、坚持和练习。在试图改变自己思维方式的时候,不必急于求成。
书中包括21天具体改变的内容与方法,甚至于拒绝他人时的多种话术,只要记下来,在适当的情景下说出来就可以了。而且,每天都有一个总结,看看自己的练习是否到位。
这里是书中一些摘要,对我们的生活也很值得借鉴。
*因为你逃避难以应付的情感,所以你从不给自己机会学习怎样有效地处理冲突,或者怎样恰当地应对愤怒。结果,你非常轻易地把控制权交了出去,交给了那些通过恐吓和操纵来支配你的人。
*固执地以为你对别人好,他们就应该对你好,这只会让你对别人感到格外失望、愤怒和怨恨。
*你的好实质上是对消极情感深深的畏惧。
*在答应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完全有权考虑一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