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亲子零售与餐饮 1:展示,零售与就餐的空间关系与商业逻辑

在许多亲子的主题乐园,或综合型的项目中,我们常常会设置零售和餐饮的空间。我们试图通过这一个专题,来粗浅的讲一讲亲子主题零售、餐饮的一些设计上的逻辑。
本系列将分为 3 个部分。
本文为第一部分,主要是想说明一下展示、零售与就餐空间的逻辑。我们引入了一个这三者关系的三角形,以便于能“对号入座”。我们试图采用的分析思路是:在这三角形里,只要把握了最极端(最典型)的情况,就能比较容易的把握这三者中间的状态。
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试图采用这一个逻辑,来分析 RainForest Café 这个案例。最后一个部分,我们仍然拿迪士尼乐园为例子,试图将展示、零售、餐饮这三个维度放到主题乐园的整个规划中,看看亲子商业是如何与乐园规划的逻辑相融合的。

从体验到空间

我们一向认为,空间的体验性应该是一个高于空间的风格、设置等建筑学范畴的逻辑,而品牌的商业逻辑,品牌的战略定位,又是高于空间的体验性的。最终空间设计、风格确定,不是套模板或找一个成功案例抄一下就能适合别的品牌,而是应从品牌商业逻辑开始而推导出来的。

展示、零售与就餐的典型空间

首先,我们先试图稍微整理了类似的项目中的三个空间:展示空间、零售空间、就餐空间。

01

展示

展示空间,我们想到的是美术馆、展览馆。美术馆或博物馆的空间,当然是为展示而生的。会有相对比较明确的流线引导。
[典型的传统美术馆空间,图源: Wikimedia.org]
商业的角度,我们会发现,这方面最极端的例子,或许是汽车的 4S 店了。展示为主,销售并不是当时当刻进行的。也就是说,看好了,下单,过几天再来提车。
[典型的汽车4S店展厅,图源:invisionstudio]
 

02

零售

另一个方向,则是零售空间。超市的零售空间,我们找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对比,那就是图书馆的藏书区域。
[典型的传统图书馆藏书空间,图源:Wikimeida.org]
与之对应的商业空间,例如书店的书架区域,也是这样的空间体验。还有就是超市,或便利店:
[典型的超市货架区,图源:Wikivoyage]

03

就餐

就餐区,则是传统餐厅的就餐空间了,我们也举了麦当劳快餐店的就餐空间:
[麦当劳餐厅,图源:foolcdn.com]

三者的三角关系

于是,我们把上面的三个极端的情况,放到一个三角形里面:
  • 麦当劳只有就餐,没有货架式的零售和美术馆式的展示空间。此为一个极端。

  • 宝马4S店只有展示,没有餐厅式的就餐和货架式的零售空间。此为一个极端。

  • 沃尔玛超市只有零售,没有餐厅式的就餐和美术馆式的展示空间。此为一个极端。

在这三者中间,我们发现,不同品牌的商业空间,会在这个中间游走。
如 Apple Store,是 展示+零售 相结合的,更偏展示:
[Apple Store,产品的展示空间及后墙上配件,图源:idownloadblog]
又如,好利来面包店,因为烘培店的特性,面包和超市里的可乐不一样,可乐这种商品,是不需要展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可乐是什么样子。但是面包,是“非标准化”的,进面包店的顾客,多希望能看到面包是什么样子,才比较好做出购买决策。因此,一般来说,面包店的展示特性是优先于类似沃马尔或 7-11 这种超市或便利店的。
但是,我们认为,面包店的展示性又比 Apple Store 弱。这体现在,好多来 Apple Store 的人,是来“逛”的,并不一定要买手机,这个跟逛服装店类似。但几乎所有去面包店的人,都是需要买面包的,因此进了好利来面包店,基本确定是要买好利来这个品牌的东西了,展示只是帮他确定买哪一款面包。和服装店相比,这里展示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好利来烘培店,图源:winshangdata.com]
如果把就餐也加进来的话,我们也举几个例子:
7-11、便利蜂等便利店,因为客流量大,希望顾客能够迅速找到需要的可乐,并且迅速结账出去,实际上是不需要人在店里停留太长时间的。因此,虽然也有就餐区域,但只是为了解决需要,有时候设置的只是一个小台子,座椅是高脚的,没有靠背,甚至连座椅都没有,让人站着吃饭,希望顾客高效地吃完,然后赶紧把位置让出来。
[便利蜂的就餐区,非常拥挤,希望你吃完赶紧撤。]
星巴克则不一样,是以就餐区域为主,它营造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希望你坐得舒服,谈事儿也舒服。但星巴克也会在店里卖杯子、咖啡豆。星巴克的堂食顾客通常会坐更长时间,但却不大会点一杯接一杯的反复买咖啡。因此,星巴克希望客户的这一单,能点贵的咖啡,能除了咖啡,还多买点东西,以提高客单价(TA,Table Average)。这就需要星巴克的咖啡卖的很贵,并且,加上了咖啡豆、杯子等东西,就是希望你下单一杯咖啡的同时,还能多带走点东西。但至少不会(从空间设计上)创造要赶你走的感觉。
[星巴克的零售空间和就餐空间的结合,图源:abcnews.com]
酒吧则又不同了,虽然提供了就餐(喝酒)的区域,客人也常常是在酒吧里面呆很长时间,但酒吧的顾客,会不断的买酒。因此,酒吧就希望客人晚点走,并且要客人频繁起身去吧台买酒。酒吧会有歌手献唱,位置坐起来也并不舒服。酒吧的调酒师会跟你聊天(如果人少的话),或会给你调一些菜单里面没有的酒,也因此酒吧的菜单提供的选择特别多。反正来酒吧的不是谈正经事儿的,不是写《哈利波特》的,这样的气氛才有利于你一杯一杯的续。
[典型的酒吧空间,图源:iloveny.com]
刚才说过,或许咖啡和酒,都不大需要展示。但对于甜品店来说,其展示的重要性,或者说,甜品的颜值对顾客消费决策的影响,则相对更大了,如 Lady M 这种甜品店,展示区域的重要性更大,但零售货架区域的重要性降低。因为甜品保质期短,很难形成零售。星巴克可以卖咖啡豆,甜品店没法卖糖吧。
因此,在 Lady M 的入口处,是一个大冰柜。你通常是指着蛋糕点餐,而不是指着菜单点餐。与酒吧不一样,酒吧是需要不断下单的,一个人喝多少杯,也是可以“被开发”的。但甜品店不大会单次进店不断下好几个单。于是,和星巴克相似,Lady M 希望你一下子买那个贵的,最好还配点儿别的东西。
[Lady M 点餐通常是看着蛋糕实物点的,图源:Brian Hoffman via eatthisny.com]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总结:
  • Apple Store、优衣库:进来的人可能是“逛”的,不一定有购物欲 -> 如何展示品牌形象,激起购物欲

  • 好利来:进来的人可能是有买面包的需求,但买哪款面包有随机性(品牌固定,产品不定) -> 如何让客户买贵的

  • 沃尔玛:进来的人可能有明确的购物清单,但买哪个牌子有随机性 (产品固定,品牌不定)-> 如何诱导选购力推的品牌

  • 星巴克:进来的人是打算坐很久的,通常会买个喝的,但是否会买配餐,则有随机性 -> 如何提高一次购买的客单价

  • 酒吧:进来的人是打算坐很久的,通常会反复下单 -> 如何促使顾客反复不断买酒

  • 麦当劳:进来的人是匆忙而来,希望快,但是,不同顾客虽然点不同套餐,但客单价差别不大 -> 如何提高效率,提升翻台率。

这里只举了几个例子,当然每个品类也有例外,我们这里仅讨论“传统的”这个品类的店面。这里的商业逻辑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提供一个定性的对比。
有了这个商业逻辑打底,我们或许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麦当劳的选择不多,而酒吧的选择则花样繁复。我们也知道,为什么麦当劳不需要把巨无霸的实物摆出来,而蛋糕店则会让你看着蛋糕实物来下单。
因此,为了契合每个品牌所在的品类的商业逻辑,以及每个品牌自己的独特定位,在空间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在展示、零售、就餐三个空间需求中游走,就会产生不同的融合方式和逻辑。
例如:
[星巴克的展示空间和销售空间相结合,图源:Starbucks, via www.teenvogue.com]
[星巴克展示空间和就餐空间相结合,图源:Ashok Selvam via eater.com]

零售店的单位面积承载 SKU 数量

如果我们只看“展示空间”和“零售空间”这两个维度,那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个这样的概念:单位面积 SKU 数量。
传统的宝马4S店,SKU 可以理解为是很少的。而单位空间承载 SKU 最多的,或许就是如 7-11 便利店这样的空间了。这个指标很重要,我们接下来谈它带来的另一个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流线:引导与索引

这里,我们也只关注零售空间。在开头,我们说了从美术馆到图书馆的两个极端,美术馆是强流线引导的,而图书馆,则是弱流线,强索引的。这个原理应用在商业零售空间中:强引导的空间,如 IKEA 的展厅,你几乎是在走迷宫,如果不顺着这个流线,你几乎无法重见天日。
[IKEA 广被诟病的迷宫,图源:thekrazycouponlady.com]
而品牌形象展示店,虽然没有 IKEA 这样变态的迷宫,但其实也暗含了流线的引导。换句话说,如 LV、Nike 等的品牌形象店,其定位更像是个展厅,也就是美术馆,然后才是销售。
[品牌展示店暗含了流线的引导,图源:alfahiminteriors.com]

[精品服装店暗含了流线的引导]

普通服装店,是弱索引的。正是因为,来服装店买衣服的顾客,其需求是不确定的,甚至是不是要下单,也是不确定的,有很强的随机性。大家来不是像去图书馆“找书”,而是“偶遇”喜欢的衣服。因此,太强的索引似乎没必要。你会看到鞋子、包包和衣服,常常搭配成一个场景,放到一起卖。这个和沃尔玛那种分门别类不同。
再到沃尔玛,如同书店或图书馆一样,沃尔玛是强索引的。你能非常便捷的找到你要的东西,而且不同品牌放到一起供您挑选。甚至每个沃尔玛的布局都是相似的。
沃尔玛的同一种东西(比方说饼干),或许有好几排货架,因而,沃尔玛的货架上,常常有打折的标签,来提示促销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以及不同品牌摆放的高度、位置等,沃尔玛能暗暗操纵你对品牌的选择。这个和刚才说的奢侈品店是有极大区别的。
[沃尔玛的货架,图源: retailtouchpoints.com]
[典型的沃尔玛分区图,图源:www.thinglink.com]
但是,7-11 便利店则是弱索引,这是因为,便利店面积很小,不需要那么系统的分门别类。走一圈也只需要一分钟,方便面只有五种,你能快速找到你需要的康师傅牛肉面,不需要纠结。
[便利店的货架虽然乱,但并不影响购物体验berjayatimessquarekl.com]

宜家:前互联网时代的索引

我们刚刚举例,说 IKEA 的展厅,如同走迷宫一样。这简直是一个极端。但 IKEA 的自助货架区,则是如同图书馆一样,又是极端的分门别类。
这其实是两个极端的情况。但是,IKEA 在前互联网时代,就通过了这样的一个索引体系,把这两者方便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或许是一个不那么明显的细节,但我个人认为,这是宜家的一个重大的创新,这样的索引体系,使得宜家的整个购物模式、购物流程、购物体验得到统一保证。并且极大的减少了宜家的人手,提高效率。
这种索引体系,整体而言,提供了一种 IKEA 独特的,有区别于别家的,有趣的购物体验,顾客更有参与感,已经成为了 IKEA 品牌核心体验的一部分,是契合了 IKEA 的企业形象:年轻简约,DIY。
甚至会给 IKEA 的顾客带来一种错觉一般的认同感:我自己动手,我很自豪。
[IKEA 的索引体系以及免费提供的铅笔、表格,是宜家的重要创举。图源:Wikimedia]

本文小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