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系辞上(47):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上
【上接】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原文】是故形(1)而(2)上(3)者谓(4)之(5)道(6),形而下(7)者谓之器(8)。化(9)而裁(10)之谓之变(11),推(12)而行(13)之谓之通(14),举(15)而错(16)之(17)天下之民谓之事业(18)。
【译文】所以典型受到崇尚是因为这些典型能起到引导作用,典型在《经》文中发表是因为对这些典型重视。将有感化;转变人心作用的典型写作到易经之中是因为这些典型都是合情合理的;实行并且传布这些典型是因为这些典型是可以实际施行的;将列举的典型推行到天下的民众中去因为这是治理天下的政事。
注释:(1)“形”《汉语大字典》通“型”。模型;楷模;典型。《汉书·王莽传上》:“仪形虞、周之盛。” 《潜夫论·德化》:“仪形文王,万邦作孚。”型:楷模;典型。《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2)“而”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崇尚,提倡。《诗经·魏风·陟岵》:“上慎旃哉!”《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4)“谓”通“为”。因为。《列子》:“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
(5)“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6)“道”后作“导”。引导。《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7)“下”发表,宣告。《战国策·齐策》:“令初下。”例:下命令;下指示。
(8)“器”重视。《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器之。”《后汉书》:“朝廷器之。”
(9)“化”感化;转变人心。《公羊传·桓公六年》:“正月实来化我也。”。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10)“裁”写作。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11)“变”《汉语大词典》通“辩”。正当。(合情合理。)。《礼记·礼运》:“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12)“推”实行,推行。《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13)“行”传布。《后汉书·樊凖传》:“时羌复屡入郡界,凖辄将兵讨逐,修理坞壁,威名大行。”
(14)“通”施行;实行(实际施行)。《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之世,贤智並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
(15)“举”提出;列举。《论语·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6)“错”通“措”。施;推行(推广施行)。《易·序卦下》:“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李鼎祚集解引干宝曰:“错,施也。”
(17)“之”往,朝某方向走,到……去。《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18)“事业”政事(政府的事务。);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下转】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