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过多的氮肥会消耗水稻秧苗体内过多的糖...

吸收过多的氮肥会消耗水稻秧苗体内过多的糖分,不利于根系受到伤害的水稻秧苗返青,因此不建议施用返青肥。
1、秧苗期水稻要求叶色不要过深的道理。有一个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重视,就是“得氮耗糖”。水稻苗期为什么要适当地追施氮肥,决不能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秧苗氮素“暴富”?壮秧的标准为什么都要求秧苗碳氮比(碳/氮)适中?秧苗的碳氮比随秧苗生长而增大。苗期秧苗叶面积小,同化作用形成的糖分本来就少,其大部分糖分又立即与吸收的氮素结合形成蛋白质,苗体氮化合物含量较高,碳氮比小,也就是秧苗体内碳素少,氮素多,所以秧苗期叶色较深;随着秧苗长大,光合作用增强,同化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多,体内碳的含量逐渐增多,碳氮比增大,叶色变浅。一般中苗碳氮比要求7~9,大苗11~14。所以,苗期氮肥不要施用过量,叶色不要过深。氮肥施用过多,吸收消化氮素化肥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糖分营养,造成秧苗过分地“得氮耗糖”,体内糖的含量低,秧苗的抗性减弱,极不利于秧苗生长。
2、根系受伤自愈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养分。水稻根系受伤害的时候,首先需要的是自愈,自我疗伤。就像有病的人不吃饭一样,有病的人他自己从来都不愿意吃饭,没有胃口,为什么?这不是他主观上不想吃,而是身体的自然保护反应,根本就不想让他吃,为什么呢?就是人有病之后需要靠身体自身的免疫力自救,需要消耗体内储藏的大量养分,这也是人得了一场大病之后一般都消瘦很多的原因,他要消耗掉自身储藏大量养分才能抵御病菌、打败病菌的攻击,如果这时让他去吃一肚子不好消化的牛、羊肉,消化这些牛羊肉又需要消耗很多身体储存的养分,毕竟身体供应养分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在这里有个分流,用来治病的养分自然会减少,就很不利于治病养病。所以,明白道理的人从来不会逼着病人去吃不好消化的食物,一般都是给弄点稀粥、补充点水分。点滴为什么病就好得快?一是补充身体新陈代谢需要的水分,再就是为身体直接补充养分葡萄糖,这样就减少了从食物到糖分这个转化过程中养分的消耗。水稻也是如此,尤其是插秧后根系受伤严重处于返青期的秧苗,体内储存的养分这时都优先往根系受伤处转移以便于早日自愈,这时候你追氮肥,就算能够吸收,消化氮肥也需要消耗秧苗体内储存的大量养分,怎能利于秧苗自愈和返青?
3、插秧后的得氮耗糖过多对返青不利。插秧后根系受伤严重,处于返青期的秧苗,秧苗用于自愈的糖分本来消耗就多,这时候再追施返青肥,秧苗吸收氮肥会更加重了秧苗体内的糖分的消耗。秧苗体内含糖量少,其抗性明显减弱,尤其是在早春气温低、春风大、大气十分干旱的不利条件下,土壤氮素过多对秧苗返青极其不利;秧苗体内含糖量少,养分主要集中在根系受伤部位,再去吸收氮素肥料消耗糖分,秧苗新根的生长发育和新叶的生长发育就更没有养分了,所以返青更慢;如果秧苗素质差,赶上寒潮来临,秧苗体内含糖量少抗寒性极弱,水稻很难返青,秧苗成活率会严重下降。所以,施用返青肥弊大于利,甚至起到反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