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头别用梳子,用手直接梳,功效多出十几种!太实用了!
梳头我们大家都熟悉,今天要告诉大家,从中医学的角度,怎么样去梳头,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第一点就是不用梳子。为什么不用梳子?
1.现在中老年人用的梳子多数是塑料的,有静电,伤头发。
2.梳子齿很尖,对头皮刺激太大,容易刮伤、把头皮刮起皮。
3.用手指梳头五指张开正好和头部五经的位置完美契合,而且自带温度、力度正好,手指有一定的油脂可以起到保护干燥头皮的作用,但又不至于头发太油。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个动作叫十指梳头,听起来很简单但却是非常好非常有效的方法!
有一些这样的人,总是对别人免费提供给他的好方法抱着怀疑态度:东西太简单了,就觉得没用;东西复杂了,觉得是骗钱…其实不管怎么看,就是不坚持、不做,基本的分辨能力人人都有,对于这样借口总比办法多人,我们不要去劝,好东西咱们自己开始做、好处自己领!
几千年来,从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到现代中医,没有一个人敢说这个十指梳头没用的~
梳发升阳 百脉顺畅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所汇,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百会、四神聪、上星、通天、眉冲、太阳、率谷、印堂、玉枕、风池、哑门、医明等近50个穴位。
十指梳头时正好按摩这些穴位,可加强人体经络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沟通,促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阴阳和谐,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清心醒目、开窍宁神、平肝熄风的功效。
双手十指分开,让你的手指尽量和手掌,呈垂直的位置,然后手掌向后,从前发际慢慢的用力的,梳到后发际。
梳的速度要缓慢,力量一定要达到,中等的力度,梳的范围,要从前发际一直梳到后发际。
一直梳到后发际这个位置,甚至脖子也给它梳到。
这样一个动作,非常的奇妙,梳到十到十五次左右,马上会感觉到头脑清醒,有的人平时有头痛,通过这个动作,它就能够缓解。
一边梳还可以做按摩的动作,用两个手的十个手指头,从前往后按摩,这个动作,有个非常高雅的名字叫做【拿五经】。
就是把你的五条经络,全给它拿起来,头为诸阳之会,头上为阳经枢,阳经具体的地方,通过拿五经,改善头皮血液循环。
注意梳理到头部的各个部位,以中等力度和速度进行,之后边梳边按摩头皮,至头皮微热为度。
动作看起来很优雅,用手指头的侧峰来梳头,动作很优美 ,然后右边梳。
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或数百次后,再把头发整理、梳至平滑光整为止。梳头时间一般取早晚各5分钟,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十指梳头时有点胀痛是为何
排除您头部一些器质性的病变问题,比如鼓个包出来、凹陷下去一块等这种极端情况需要去医院治疗之外,梳头时的引起的胀痛多数是以下情况:
胃肠不好的人在梳理前发际线,特别是经过额角处的头维穴(胃经上的主要穴位)时,大多会明显感觉疼痛,而且敏感者在此过程中会打嗝,因此胃肠不好的人要常梳、多梳前发际线。
在发际线上下一寸左右的部位来回梳理,不少于100下,将此处梳至头皮微热,对胃肠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头顶正中有一个百会穴,是督脉的主要穴位,也是全身阳经和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的穴位,因此只要是血液不足、血虚的人,头顶摸上去都会感觉疼痛,越是疼痛明显,说明血液亏虚得越严重。
每次梳理按摩头顶区100~200下,就能梳通全身的阳经,补虚、降压醒脑,还能治疗失眠、健忘、鼻塞、脱肛、痔疮等。
头的两侧主要是三焦经和胆经循行的部位。在此处梳头时有明显疼痛感的人,除了肝胆有毛病外,大多数还有淤滞的症状,如胸闷、气胀、乳房小叶增生等,因此,梳理头部两侧能起到宽胸、通经络的作用。
两侧都要梳理不少于100下,这样才能将此处梳热,达到治疗效果。
头后部疼痛的人,多数是膀胱经经血不足者,与肾虚、肾亏有直接关系,因为肾虚、肾亏会导致血上头的力量不足,从而造成后颈、后头部的供血不足,引起此处僵硬、酸痛。因此,在头后部梳上100~200下,将此处的经络疏通后,会明显感到头脑清晰,肩颈放松。
多达十几种养生功效
研究表明,头皮层下面有一个神奇的造发系统,每一层组织不断地吸取营养和氧气来支持头发的生长。
十指梳头时的剌激比梳子更加温和,且指头有温度,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满足头皮及毛发的血氧需求,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头发变得乌黑光润。输送足够的养分,就容易“长出新生发”。
可“疏散淤滞于头部的血液”,帮助气血顺畅:能“预防中风、降血压”。
“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疏通血脉,散风湿。”梳头能让人放松,对肌肉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头痛,梳头可起到良好效果。
头部正中线为膀胱经通过的位置,所以透过梳头也能“疏通膀胱经,帮助身体排毒”。有“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的效果。
睡前可“梳头5分钟”,能“放松头皮、舒缓情绪”,会让人更容易入睡唷!
能“拉提脸部肌肤”、“预防皱纹”。帮助气血循环更好,让“脸色更红润、气色更美丽”!
近期热门文章
⊙注:本公众号为中医健康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