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闲聊:人类需要敬畏和悲悯
人类需要敬畏和悲悯
鲁人
《五月的四天》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俄罗斯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1945年5月初的四天,发生在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滩上的故事。此时战争已基本结束,德国北部的德军接到命令放弃一切抵抗,向盟军投降。一支由苏军上尉带领的八人侦察小分队,奉命在海边监视德军的动向,他们征用了一座孤儿院做监视哨所。管理孤儿院的是一位流亡德国的沙皇时代女贵族,身边还有她13岁的侄子彼得。彼得的父亲是一名德国军官,战死在苏联战场。加之平日姑姑对他的影响,因此彼得对苏联红军充满仇恨。小分队驻扎进孤儿院不久,便发现一名德军中校带领近百名溃退的德军步兵出现在海滩上。
上尉让彼得做翻译,要求德军投降。德军中校说,他接到的命令是要求他们渡过波罗的海进入丹麦向英军投降。上尉坚持自己的要求。彼得却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小分队的人数告诉了中校,希望德军消灭小分队。但早已厌战的中校只想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只是威胁上尉不要妨碍他们。上尉自忖自己与德军力量悬殊,也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做无谓的牺牲,只好跟自己的上级苏军少校通话,请求派主力和坦克支援。他的请求被轻慢地拒绝了,而且他还被要求在无主力和坦克支援的情况下俘虏德军。上尉无奈,只得将仅剩的一发炮弹射向接应德军渡海的小船做威慑,来阻止德军的撤退,以求在僵持中等待俘获德军的时机。
对孤儿院的妇女和女孩儿,上尉却秋毫不犯,也不许手下的士兵对他们有无礼的行为。对彼得的仇恨,他也给予了父亲般的宽容,渐渐,彼得对他的态度也变得复杂起来。当彼得听上尉讲到他立志要做医生的儿子,因为战争爆发,自愿参军上前线,并牺牲在战场上时,内心被极大地触动了。加之几天里耳闻目睹到的上尉正直善良的言行,彼得心里对上尉已有了敬佩。
电台里播放了艾森豪威尔宣布了德国投降的讲话。小分队的士兵兴奋异常,他们与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举行庆祝舞会。此时,苏军少校出现了,上尉希望他带领部队到海滩上接受德军的投降。少校却不以为然,只是急于先享受美食美酒,当他发现一个漂亮的德国姑娘时,顿时心生歹意。上尉劝阻无效,只好强硬地阻止了少校。少校恼羞成怒,立刻带领守候在外面的部队准备强行占领孤儿院。上尉让彼得赶去告诉德军中校马上将孤儿院的妇女儿童撤离。德军赶来与上尉一起击退了少校指挥的进攻。上尉和中校双双战死,孤儿院的全体人员则被安全地护送上了小船。
战争结束在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五月像一种美好的象征。但人性的战斗却在继续,它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可在五月的天空下那灵魂的撕裂声冲击到人的心渊处,让人战栗。它比尸横遍野的战场更能昭示人性的高贵,也更能衬托出道貌岸然者的卑劣。它告诉我们总有一种牺牲充满殉道精神,也让人类的延续有了高于动物的理由和意义。它让我们明白人类需要敬畏和悲悯,敬畏,让人不会胡作非为;悲悯,让人对生命充满仁爱。人类有了敬畏和悲悯,世界就有了希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