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挨打,家长冲进教室替孩子“打回来”,不是在护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平湖一柱 第1636期 家教专题】

【核心提示】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伴随孩子左右,孩子也不可能将在学校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汇报给家长——同学嘲讽、戏弄自己的每一句话、手脚身体的每一点磕碰都告诉家长,家长每次都能像超人一样及时“现身”,替孩子“打回来”……


爱子之心,舐犊之情,人皆有之。当自己孩子受到欺辱和伤害时,没有哪一位家长会坐视不理,都会想办法为孩子讨回公道……

近日,上海长宁区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因自己孩子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进教室,替孩子“打回来”——向其女同学狂甩耳光,致小女孩左脸局部肿胀……(10月31日中原网)

该家长这种做法合适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嘴和舌头也会打架,人与人在一起,发生些磕绊之事其实很寻常,小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与同学在学校发生矛盾甚至肢体冲突时,他们有4种处理方法:一是逆来顺受,二是以牙还牙,三是告诉家长,四是告诉老师。

采用第一种方法是孩子懦弱的表现,有可能使孩子未来成为他人嘲弄甚至霸凌的对象;

采用第二种方法是孩子“自强”“勇敢”的表现,不过孩子身体如果不够强壮,这种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有可能导致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采用第三种方法告诉家长,由家长代为处理,这是孩子缺乏独立意识,自我处理问题能力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哭了只有回家转”,凡事只会依靠、依赖家长,长大后难以自立,很难与人和睦相处,不善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没有“人缘”;

采用第四种方法告诉老师,是孩子情商较为成熟的表现,能借助威慑力最强的力量——学校(教师)、单位(负责人)、社会(公检法)力量,去遏制他人对自己的侵害,这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

所以,当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受到“侵害”时,智慧家长,总是告诉、引导孩子,第一时间要向老师、学校报告求助,不要怕被威胁。要告诉孩子,那些霸凌者其实都色厉内荏,之所以威胁“不让告”,就是因为他们很“怕告”,他们怕被批评、被处分、被处罚,所以,你真“告”了,他们今后就不敢、不会再欺负你了。

当然,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受到捉弄或遭遇霸凌,一开始习惯告诉家长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处理。即便错在对方,自己孩子确实受了委屈,家长欲为孩子讨回公道,也要以恰当的方式——比如,找班主任、找学校调解,即便直接找对方,也是要找孩子家长,而非是直接与孩子理论。

像上海这位家一样,自己孩子挨打,家长替孩子直接“打回去”的做法,是最坏、最糟糕的处理方式——这不是在为孩子讨公道,不是在为孩子出气,而是家长矮化自己——认知水平和处理方法都和小孩子处于同一个水平上,把自己当成了小孩子,不但不会化解矛盾,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使自己本来“站理”一方,变成了“无理取闹”,甚至使事件性质恶化,使原本小孩子之间的“闹着玩”,恶化成大人的失德、违法,严重者甚至还会受到法律处罚!

最为关键的是,家长替孩子“打回去”的处理方式,极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首先,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依靠心理,在外遭遇欺凌时无所适从,单等欺凌结束回家告家长;

其次,自己打不过,请家长来打,也极易让孩子形成恃强欺弱心理,自己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甘愿“认输”;

再次,家长冲进教室“打回来”,的确为了孩子出了气,但却会让其他同学从此再不敢和孩子接触、交往,等于孤立了孩子;

更有,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伴随孩子左右,孩子也不可能将在学校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汇报给家长——同学嘲讽、戏弄自己的每一句话、手脚身体的每一点磕碰都告诉家长,家长每次都能像超人一样及时“现身”,替孩子“打回来”。如果不能,那么,对孩子来说,在心理上,就会时时处于一种被霸凌的担心与焦虑中,时间长了,身心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