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 | 芒种:雨过前山日未斜 清蝉嘒嘒落槐花
△ 朗诵/敬一丹 配乐:蝉声蛙鸣/巫娜
鸣蝉嘒嘒
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
农历四月,雨润草厚,绿得深了,绿得浓了。到农历五月,树叶如冠时,就有蝉鸣了。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这是晚唐许浑的诗,多静美。
蝉声是与木槿花、合欢花,还有夜幕降临后,淡淡月色下甜香的金银花,这些夏花一起到来的。蝉声之美就在静——“蝉嘒门长扃”,这是韩愈的名句。扃是关门的栓,蝉鸣在长年关闭的门户上,苔藓遍地,一片空寂景象。
“静曲闲房病客居,蝉声满树槿花疏”,这是张籍的名句。曲房影深,蝉声如歌,独立的木槿花静如胭脂。将蝉声与槐花结合在一起,当然不是许浑的独家发明,白居易就用过多次,比如“满地槐花满树蝉”。
而有关蝉声的意象,我还喜欢元稹的“深竹蝉昼风”与“红树蝉声满夕阳”。前者,清风穿行在竹与蝉的光线之间,更有流年的动态。后者,晚霞中布满绵延的蝉声,美化了“乱蝉嘶噪渐黄昏”,变成那样的壮丽,与李商隐的“万树鸣蝉隔岸虹”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也向往齐己的“蜩螗晚噪风枝稳,翡翠闲眠宿处深”的深处。
蝉吟人静,残日旁,小窗明,成了盛夏一种迷人的意境。其实,真实的蝉鸣,应该是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羹是粘稠,炎夏越是无风,寂寞蝉越是聒噪。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白居易的描述其实相对真实,夏日午后,蝉声慵懒,高柳其实被骄阳熏烤成倦容满面,全无光泽。但别忘了,这两句也是在“残照下东篱”的背景下才具诗意的。
在我看,唐诗意境,都是汉魏六朝发酵的结果。比如写蝉,我特别喜欢昭明太子定下的这个调子:“兹虫清洁,惟露是餐,寂寞秋序,咽哳夏阑。”在寂寞中报秋,“蝉咽觉山秋”;而哳是悲鸣声,在它悲咽中,夏就阑残,将翻过去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