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的巅峰:曹操的高度,曹丕的广度,曹植的深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文人诗传统里很特别、很辉煌的时代。这时文学题材已经从词赋转变为五言诗,这一时期作家的数量和水平,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提到建安文学,就不得不提到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他们在建安文学上的地位超过了建安七子。建安文学存世的作品很少,只有三百多篇,其中曹植有八十几篇,曹丕有四十几篇,曹操有二十几篇,占了建安文学作品总数的近一半之多,可以说没有三曹,就没有建安文学的巅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建安七子不过是羽翼,下面就来具体谈谈三曹在文学上的成就。

没有曹操,就没有建安文学,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奠基人,他达到的高度无人可以企及。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如果不是曹操将天下文士收归帐下,恐怕很多人会在战乱中凋零。

曹操并不是只收不用,他为这些文人提供了做官的机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共欢颜”所描述的场景,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有了先例,这个引领潮流的人物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奸雄曹操。

曹操和很多割据一方的势力不同,他不是为了邀买人心才对文人雅士倾心相交,他是从心底里想复兴文化,在政治上想统一天下的同时,也主动肩负起了文化复兴的重任。

这个重任不是谁强加给他的,而是曹操自己主动担当起来的,占领文化阵地这种说法估计曹操没想过,但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为天下文人雅士在乱世中开启一片净土,为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在精神上增加一丝慰籍,就是我曹孟德的追求。曹操的《求贤》、《举士》、《求逸才》诸令强调唯才是举,其目的就是打破士族门第的限制,从各阶层提拔人才。

《魏志-荀彧传》中说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因此,曹操所任用的人才首先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其次就是文人雅士。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到了引导和倡导的作用。

《文心雕龙-时序》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三国志》注引《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乐府诗中的《薤露行》和《蒿里行》两篇,记录了东汉末年的时事。

《薤露行》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其中《薤露行》记述了何进误国和董卓殃民。

《蒿里行》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则反映了群雄私争使兵灾延续,这两篇也被称为汉末实录和诗史。

曹操的另一类诗,则侧重于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如在《对酒》里描写了作者理想中的太平时代,在《度关山》里强调了正刑和节俭,反对“劳民为君”。在《短歌行》中歌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表明自己谨守臣节,忠于大汉的政治态度,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诗作中可以对其政治主张和抱负一窥端倪。

曹操的抒情诗《龟虽寿》中的名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强调有志进取的人虽然知道岁月蹉跎,但是他们会一直秉承积极的态度,相信人面对困境,一样可以有所作为。在《短歌行》中所说:“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也体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的心态。

曹操开启了建安文学,属于开创者。但要说到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的话,则非曹丕莫属,所谓领袖不是作品最多,而是影响最大,这不仅限于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包括对于建安文学发展的影响。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他哥哥曹昂去世之后,曹丕就成了爵位的继承人。曹操去世以后,曹丕继承了爵位,并接受大汉“禅让”,成为了魏国皇帝。这位开国之君在位时间并不长,只有五年零七个月。其政治追求也不同于曹操,他崇尚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当时北方已经统一,士族大家和豪强已经和曹氏政权达成了一致,表示听从指挥,因此曹丕就改变了曹操打压士族大家,重用寒门子弟的做法,在政治上对于士族大家采取了妥协的策略。因此在政治和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最主要的军事成就就是打压青州、徐州的豪强势力,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在政治上,曹丕轻刑罚、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算是一位政治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他自己也一直试图将自己打造成明君的形象。

在文学造诣方面,曹丕在《典论·自叙》中,对于自己的文学修养有过评价:

“背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当然这里面有曹丕自夸其德的嫌疑,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文帝本纪》中,说曹丕著作:“

所勒成垂百篇

”。说明曹丕的诗作颇丰,没有前期的积累,想要提笔成文那是不可能的。通过上述记载,我们了解到曹丕博览群书、见识不凡、著作颇丰。

他的《典论》一书现存三篇,其中《论文》为重要的文学批判文献。

在《论文》中曹丕提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重视文学是当时一般的看法,但以曹丕的身份和地位,发表这样的议论又如此强调,则可以说明他在提倡文学、鼓励著述的用意。建安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曹氏父子,尤其是曹丕的提倡和领导。

当时很多文人被曹操所接纳,在邺城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这个集团的顶端,是曹操高高在上,而曹植又年轻不足以服众,因此建安文学集团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是曹丕。

曹操是提拔文人雅士们做官,曹丕和曹植则是和他们交朋友,曹丕重视他们的文学创作,提倡和鼓励的作用更为明显。

曹丕自己作诗更倾向于民歌化,在通俗语言的作用上更加努力,因此尽管才华不及曹植,但在建安文学的民歌化这一特点上,曹丕的诗作表现的十分突出。

不加雕饰、如同白话,是曹丕的诗作最突出的特点。

如《上留田行》中的“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又有《艳歌何尝行》里所说的“长兄为二千石,中兄彼貂裘,小弟虽无官爵,鞍马往来王侯长者游”。

这些语言几乎和汉乐府民歌的语言没有分别,通过字面的意思,就很容易让人理解,因此才会广为流传。

在诗作创新上,曹丕也走在了整个建安文学集团的最前面。

曹丕最出名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当时还没有文人做这方面的尝试,同时曹丕所创作的六言诗也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其他人当时不过刚开始尝试而已。诗作的形式多样,是曹丕有别于他人的突出特征。

另外,曹丕的诗作中有很多描写男女相恋和离别的题材,好像只要是言情的题目,曹丕都不肯放过,有的还是带别人言情。

如曹丕为一首诗写的序中就提到: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作此诗。

因此,曹丕文学成就尽管气势不如曹操,才思不及曹植,但对于建安文学,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对建安文学的创新,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对于建安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曹植。

在曹操的心目中曹植不仅才思敏捷,在兄弟之中最有才能,且可托付大事,因此曹操曾经一度动了立曹植继位的念头。但曹植的“

任性而行,饮酒不节

”,动摇了曹操对他的信任,因此,最终放弃了立曹植为继承人的念头。

曹植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曹丕继承帝位为分界点。

在曹丕继承帝位之前,曹植的创作主要表达了自己安逸的生活,对于报效国家的向往,对于建功立业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写照。曹植渴望在军事政治上有所建树,但却没有机会,在他的诗作《赠徐斡》里就可以看出曹植的怀才不遇:

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知己怀才不遇,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同命相怜则为知己,既是生之幸事又是生之不幸。

曹植后期的诗作,是他在痛苦生活中培育出来的,多有慷慨之言。

尽管他一直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但是曹丕也好,曹叡也罢,都对他严加提防,失去了自由之身的曹植,只能通过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名作《赠白马王彪》七章就是交织着哀伤、愤慨和恐惧之情的长诗。这首诗创作的同年五月,曹植和曹彰、曹彪到洛阳朝见天子曹丕,曹彰到洛阳之后不久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曹植、曹彪在七月离开洛阳时还不能同行。分手的时候,曹植十分伤感,他既担心自己和曹彰一样,死的不明不白,也怨恨兄弟相残,这种违背人伦之事。通过这首诗第三章的“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四句,曹植痛骂小人搬弄是非、离间骨肉,对于朝廷的愤怒,他只能这样发泄。第久章写出了生死离别之感,既哀伤曹彰的永远逝去,也为自己的处境和曹彪的未来担忧。

只做一个诗人,曹植是不甘心的。

但是他越是积极进取,就越会招致曹丕、曹叡的猜忌,这是曹植的悲哀。但正因为没有了功业的拖累,曹植才在诗作的创作上,达到了曹丕不能企及的深度,曹丕的诗作很多存在模仿的痕迹,有点半成品的味道,但曹植的诗作则实现了对汉乐府诗的超越。

《诗品》评价曹植的诗用了“骨气奇高,诗才华茂”八个字,慷慨激昂的情调和语言的高度提炼,文采缤纷,但实而不虚的诗风,是曹植诗作的突出特点。

曹操的高度、曹丕的广度、曹植的深度,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水平,务实而不虚华,求真而不虚假,历万世而不朽,经众口而长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0)

相关推荐

  • 《真·三国志 165:刘祯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65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刘祯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刘祯,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 ...

  • 思想有高度 思维有广度 思考有深度 解题有出路

    思想有高度,思维有广度,思考有深度,解题有出路--写在<冲刺十招>前面的话数学离不开解题,但解题绝非数学的全部,更非数学的目的.在每一个数学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数学游侠梦.练就一套高超的解题 ...

  • 曹操建设王霸事业的同时,引领创立了建安文学,其目的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曹魏集团的奠基者,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学家. 曹操剧照 曹操在建设自己王霸事业的同时,还引领创立了'建安文学'(亦称'建安风骨'),其目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与大家 ...

  • 建安文学

    肖旭 建安文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是魏晋南北朝的第一大重点,其中又以曹植为最重要的作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曹操在建安文学的领导地位,他在文学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以及他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出来 ...

  • 论建安文学批评的发生

    作者:傅刚(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 内容提要:汉末建安时期的诗文写作将基本合于后世文艺学观念的文学独立于经.史.子以外,这也是一般所说的文学的独立,随着文学写作的普及,对作品的评陟自然而然会 ...

  • 曹丕真是被冤枉死了,其实曹操的子孙曹丕一个都没杀

    因为七步诗的缘故曹丕被背上了太多冤屈,但七步诗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中,世说新语本身就有很多牵强附会的东西,更多的是为了故事性,而强行加戏. <世说新语>是南朝所做,在此期间的 ...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建安文学

    一.建安文学概况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 ...

  •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虽不会写书法,但为书法贡献了经典之作

    在中国历史上汉魏时期有一位文学史上重量级的人物,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当然是文学家了,但他的贡献不止在文学上,还在书画艺术上.他虽然不会 ...

  • 文学知识故事集•曹操“放虎归山,必留后患”223

    20.曹操"放虎归山,必留后患" 人们常说"放虎归山,必留后患",比喻放走已经落网的敌人,留下后患.此语出自晋代司马彪的<零陵先贤传>:" ...

  • 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15部中国文学领域巅峰之作!(赶紧收藏)

    毕竟唯有读书,才能让人内心更强大.气度更从容.人生更精彩! 总有人会问小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正如麦家所说: "读书有什么用,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 如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