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贝格:二战中只身前往匈牙利救下数万犹太人,战后却离奇失踪
他叫拉乌尔·瓦伦贝格,是一名瑞典人。32岁那年,他一个人来到纳粹占领下的匈牙利,不顾个人安危,六个月的时间里,奇迹般的营救了约10万名犹太人。就在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他却音讯全无,至今都没有找到。
关于他的故事,要从匈牙利说起。
二战期间,尽管匈牙利是法西斯仆从国,但在执行灭绝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时,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完全按照纳粹的要求,把匈牙利境内的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布达佩斯仍然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城市。
到二战后期的1944年,纳粹德国已经明显察觉到匈牙利在敷衍德国,并有投向盟国的意图,于是策划了一场政变,迫使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完全接受纳粹德国的控制。同时,还派出了阿道夫·希尔曼中校来到匈牙利,赶在苏联红军到达之前,监督完成“最终解决方案”,把匈牙利境内的犹太人全部消灭。
同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见了一名从纳粹集中营里逃出来的波兰地下组织情报员——杨·卡尔斯基。从杨·卡尔斯基口中、文字材料中以及波兰地下组织拍摄的一段短片中,罗斯福总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时,美国财政部长亨利·莫根索(犹太裔)正好向罗斯福递交了一份报告,控诉美国国务院拖延一项17万美元的资金计划实施,这笔资金是用来救助7万名罗马尼亚犹太难民的,但国务院一拖再拖就是不批。
综合这些情况后,罗斯福总统决定站出来救助已经幸存不多的欧洲犹太人。1944 年 1 月 22 日,罗斯福签署了第9417 号总统令,成立了“战争难民委员会”,隶属于美国财政部,由亨利·莫根索全面负责该委员会的工作。这个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直接去匈牙利抢救犹太人。
这时的美国和匈牙利是交战国,不可能派一个美国人去匈牙利。正好瑞典政府要增派驻匈牙利的外交代表,于是美国的“战争难民委员会”决定找一个有能力执行这一行动的瑞典人替美国政府行事,瑞典人拉乌尔·瓦伦贝格便由此进入了美国政府的视野。
拉乌尔·瓦伦贝格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是一位精通英、法、德、匈牙利语的年轻商人,在中立国瑞典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之间从事进出口贸易,二战期间多次到过德国,对德国政府的办事风格和作风非常熟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他的祖母就是一名犹太人,他身上有着犹太人血统,眼见自己的同胞惨遭屠杀,他痛不欲生。
▲霍尔蒂·米克洛什1920-1944年为摄政,掌握军政实权。
1944年7月,身负特殊使命的瓦伦贝格孤身来到布达佩斯,他公开的身份是瑞典驻匈牙利公使馆的一等秘书,随身只携带了一个破旧的背包,里面有三份名单,一份是潜伏在匈牙利政府中的反纳粹者,另一份是能给他提供帮助的匈牙利犹太裔要人,最后一份名单是匈牙利国内已经投奔了纳粹的瑞典人。
到布达佩斯后,瓦伦贝格立即着手营救行动。他以瑞典领事馆的名义,一口气在布达佩斯租下了30多栋房屋,全部命名为“瑞典之家”,一律在醒目处悬挂瑞典国旗,对外宣布这些处所为瑞典领地,为当地犹太人提供避难场所。
与此同时,瓦伦贝格和同事们开始向犹太人发放“保护通行证”(Schutz-pass),只要能证明与瑞典有任何联系的犹太人,都能得到这样的护照。一时间,大量犹太人涌向瑞典领事馆,“瑞典之家”曾经收容了多达3万名无家可归的犹太人。由于瑞典领事馆人手不够,瓦伦贝格就雇请犹太人帮忙签发通行证,后来干脆在领事馆附近租下了一栋大楼专门签发通行证。
由于匈牙利当局限制了通行证的签发数量,瓦伦贝格就在允许数量的范围内随意给通行证编号,签发了大量同号、错号的通行证,反正匈牙利警察也不知道应该有多少号,已经发到了多少号。他甚至还联系了一个匈牙利境内的犹太人游击队,向他们提供通行证的样版,让游击队自己仿造通行证,由他本人来保证这些通行证合法。
就这样,难以计数的保护通行证到了犹太人手中,无论真假,上面都注明了“瑞典国王派驻布达佩斯特使证实,上述持有人将在瑞典外交部授权的框架下前往瑞典……在成行之前,上述持有人及其住所处于瑞典国王驻布达佩斯特使的保护之下。”在瓦伦贝格强有力的外交斡旋下,这些通行证奇迹般地得到了党卫军的承认,让数万名犹太人免遭送往集中营的厄运。
就在瓦伦贝格暗自庆幸的时候,却突发变故,匈牙利摄政王与苏联密谋停战,被希特勒察觉。希特勒派了一支特种部队突袭匈牙利王宫,活捉了摄政王霍尔蒂带回德国,然后扶持极端反犹的箭十字党领导人萨拉希·费伦茨出任匈牙利内阁首脑。
▲1944年萨拉希·费伦茨(左一)访问柏林
▲1946年3月12日,萨拉希在匈牙利被处以绞刑
萨拉希上台第二天就疯狂屠杀犹太人,其残忍程度连某些德国军官都看不下去,直接向匈牙利政府提出抗议,但这依然无法阻止萨拉希的暴行。
瑞典领事馆那些签发通行证的犹太人,很多自己都还没有通行证,不得不躲起来。瓦伦贝格的小车被没收了,他的犹太人司机也被抓起来了,办公室被箭十字党占领,砸了个稀巴烂。
瓦伦贝格一边抗议萨拉希的暴行,甚至以断交相威胁,一边准备了一大堆空白的通行证和一部打字机放在汽车后座上,在匈牙利街头穿行,不时出现在车站、警察局甚至刑场,随时给生命受到威胁的犹太人发放通行证。
跟纳粹接触多了以后,这个原本温文尔雅的瑞典年轻人也逐渐在改变,他学会了“疯狂”和“欺骗”,以暴制暴。
有一次瓦伦贝格曾拦下一辆装满了犹太人,准备开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他爬上车顶,往门缝里塞通行证,匈牙利军队向他开枪他置之不理,因为他知道他们不敢枪杀瑞典外交官,然后他以强硬的语气要求匈牙利军队打开车门,从里面带走了几十名拿到通行证的犹太人,扬长而去。
另一次,瓦伦贝格天不亮就守在火车站,准备再用这种方法带走一些犹太人。这次他花大价钱买通了一队匈牙利宪兵跟在他身后,然后趾高气扬地对匈牙利守军说:“我要把持有瑞典通行证的犹太人带回去。”这些匈牙利士兵不敢得罪宪兵,只得同意,但要求瓦伦贝格提供人员名单,只有名单上的人才能跟他走。
瓦伦贝格从随身的公文包里信手翻出一份文件,对着车上的犹太人大声说,凡是念到名字的都站出来,跟我走。然后开始开始念他记忆中所有瑞典朋友的名字。
匈牙利守军看不懂瑞典文,无法比对。一些聪明胆大的犹太人就应声走出来;一些胆小的犹太人不敢走出来,瓦伦贝格的助手就穿进人群,用善意的目光加上刻意的触碰,让这些犹太人走出去。仅这一次,瓦伦贝格就从火车上救下了三百多名犹太人。
▲1944年5月1日,运抵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匈牙利犹太人儿童
1944年底,党卫军阿道夫·希尔曼中校秘密勾结匈牙利政府,准备把一批犹太人运往德国修筑工事,瓦伦贝格闻讯后马上赶到车站。这次是德国党卫军负责押运,瓦伦贝格一到车站就党卫军军官的手枪抵住了胸口,要他离开。瓦伦贝格立即用德语把对方训斥了一番,威胁说如果不让他进去找到受瑞典政府保护的犹太人,就要向德国政府提出外交抗议。瓦伦贝格流利的德语加上正义凛然的气势,一下就镇住了对方,只能收起枪放他进去。
这次车站上有上万名犹太人,但只有几十人持有瑞典通行证。情急之下,瓦伦贝格故意甩锅给党卫军,声称这些人里应该至少有上千人持有瑞典通行证,现在只有几十个人有,其余的一定是党卫军没收了。这时德军败局已定,这些党卫军都在盘算自己的后路,也不想招惹麻烦,都不吭声。
指责党卫军时,瓦伦贝格故意提高声调,好让更多的犹太人听见。接着,他又对犹太人说:“你们谁有匈牙利文证件,能证明自己是受到瑞典政府保护的,可以拿出来给我看,然后跟我走。”
这个暗示被不少精明的犹太人听出来了,他们从口袋里掏出菜单、发票、收据、提货单等各种东西交给瓦伦贝格,瓦伦贝格则装模作样的“审查”,利用德国人看不懂匈牙利文的空子,又救出了三百多人。
在布达佩斯六个多月的时间里,瓦伦贝格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从纳粹手中拯救了数万名犹太人。在苏联即将解放布达佩斯前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都睡在不同的房子里,以防被党卫军暗杀,他不怕死,他怕他死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帮到这些犹太人。这期间,他还不停地用贿赂加恐吓的方式警告德军高级军官:如果他们不停止杀害犹太人,战争结束后他们将面临最严厉的审判。
▲即将被运走的匈牙利犹太人
1944年年底,瓦伦贝格的同事催促他尽快回国,但被他拒绝,他明确表示,只要还有一个犹太人没被救出布达佩斯,他就绝不回国。
这年12月,苏军包围了布达佩斯,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后,苏军攻入了布达佩斯。
随后,苏联人以瓦伦贝格涉嫌从事间谍活动为由将他带走。从这以后,瓦伦贝格离奇地失踪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1945年,苏联接管后的匈牙利电台曾播发一则消息说,瓦伦贝格已经被谋杀,暗示凶手可能是盖世太保或者匈牙利箭十字党。
但1957年,苏联政府又宣布瓦伦贝格已于1947年7月17日在莫斯科秘密警察总部心脏病发死亡。
这时又有瓦伦贝格的狱友站出来证明,曾在1947年后见过瓦伦贝格。但这些说法都无法证实。
瑞典政府向苏联的追问,从斯大林政府一直持续到赫鲁晓夫任期,都没有任何消息,只能在2016年10月31日正式认定瓦伦贝格已经死亡。
但瓦伦贝格的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们从二战结束后一直找到苏联解体,从苏联解体一直找到现在都没能找到瓦伦贝格的下落,这些亲属中包括瓦伦贝格的亲外甥女纳内·玛丽亚·安南,她是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妻子。
▲布达佩斯街头的瓦伦贝格雕像
参考文献:
[1]朱维毅.德国名将之家在“二战”中的经历[J].中外书摘.2011,(4).
[2]杨洪贵.拯救犹太人的反纳粹英雄[J].当代世界.2006,(7):45-48.
[3]李丽编著.二战之谜超值典藏[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4]郑毅,肖玉声主编.二战厚黑术兵法·诈术·奇谋[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5]李丽编著.二战谜团[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6]思不群编著.二战全史第4册[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7]《学生探索者》编委会编.二战之谜冲破硝烟下的迷雾[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