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明清两朝定兴鹿氏的传衍与著名人物
定兴鹿氏,是明清两朝显赫一方的名门望族,“世有名畿辅”。明朝永乐初年,一世祖鹿荣,由小兴州(今河北滦平)迁徙到北直隶保定府定兴县西江村,此后便于兹此定居繁衍,至今已有600余年。自第七世鹿久征中进士起,至清末鹿传霖,鹿氏家族共出了12名进士、33名举人,可谓功名显赫,“世受皇恩”。
鹿久徵,字豫轩,生卒年不详。万历八年(1580)中进士,曾为河南息县、山西襄垣两地知县,后擢陕西道御史,补江西道巡按苏松诸郡,皆伉直任事,勤政爱民,具有醇儒者之风。其子鹿正,字成宇。"少为诸生以孝闻,性不解饮,顾好客,客常满座,为人倜傥有道骨,能急人难,至激于大义,为排解虽自弃其身家不恤,年八十余卒,人至今称鹿太公"。天启五年(1625年),曾与容城孙奇逢等京畿文人想方设
法解救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显示出见义勇为的凛然之气。清朝初期著名的"理学名臣"李光地给予极高评价,以为其"无怍于圣贤",谓:"鹿氏父子祖孙,粹然儒者,其服官居乡,洁修亮节,暨乎投难死毁,代有传纪,太公则介乎其间,终身不仕,颓然若一耕夫耳。当魏忠贤糜灭善类之际,中外仰息回焰溅波,靡不焦烂。于斯时也,能为申屠太邶之事,亦庶几贤矣。而太公护持营救,归骨收孤,曾不虑吹毛之及己,卒以诚心厚德,神之相之,虽有害几莫之能发,此其所处较诸古人不亦优乎……观其佐父以清直,而勖子以勤瘁,直至视子孙殒身以殉忠孝,而悲慰交胸,大义慨然,则公之平生,其非逐名矫节,而无怍于圣贤也,决矣。"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十月十三日,鹿善继(1575——1636)即生于在这样一个以忠正节义著称的家庭。他字伯顺,号乾岳,晚年自号江村渔隐,因为明死节,追赠大理寺卿,谥“忠节”。他"生而凝重,少不嬉戏",于家中接受祖父的教育。读王阳明《传习录》而生圣贤之志。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春,会试赐进士出身,观使兵部。后授户部山东司主事,职盐法,著《粤闽盐法议》。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发生著名的"金花银"事件,善继以死争,被降一级,调外。"被谪日,急宣户部堂司官声如雷动,善继适食于贾公寓坐,客失色,先生食自若。食毕,徐着衣去。泰昌元年(1620年)复原官,后改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得推心之任。赞画督师,不辞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数十城堡,被倚之若左右手。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后随孙承宗谢事而告归。于乡,东林党周顺昌之狱又起,又为募得数百金,全然不惧阉党气焰。崇祯元年(1628年),复起为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寺丞事。后再次告归田里,以课徒讲学为乐,生徒益众。崇祯九年(1636)农历七月,清兵攻定兴。县令病,邑绅请鹿善继入城谋划守御。鹿善继慷慨道:"年来中原士大夫非望风而走,则髡发以降,某实耻之!"遂别鹿太公,未及与家人语,与诸绅赴难,与敌相持六日,城破死之。当是时,清兵以"刃协降,善继不可,兵怒斫公三刀,复射一矢而死",终年六十二岁,成为京畿地区激昂慷慨之士的典范。鹿善继工诗善文,著有《无欲斋诗钞》《认真草》《四书说约》等。
鹿化麟(1593——1637)为鹿善继之子,天启辛酉(1621)乡试举第一。文誉早起,节操性成。朝命征辟,以侍父养以辞。善继以定兴城破殉节,化麟伏阙上书,得旨优恤,寻以哀毁辞世。化麟子名尽心(1616——1666),崇祯丙子(1636)举人,曾任山西安邑知县。尽心第九子为鹿璟(1662——1720)。鹿泰吉(1698——1758)为鹿璟子,字道亨,号讷斋,廪生。雍正乙卯拔贡生,考取景山官学教习。乾隆戊午科(1738)举人,曾任顺天府文安县教谕。授修职郎。鹿泰吉之子鹿荃(1736——1792),字君服,号馥园。生于雍正乙卯十二月初八,卒于乾隆壬子四月初五。增生。乾隆乙酉(1765)拔贡生。历任顺天府三河县训导,山西灵石县、永济县知县,绛州直隶州知州,江苏镇江知府,浙江督粮道,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等职,诰授中议大夫。有子五:振宗(1765—1781,太学生)、嗣宗(1770——1822,浙江松阳县、余姚县知县,海宁州知州)、亢宗(1776—1834,嘉庆辛酉科拔贡生,广东顺德县知县,署澳门同知)、超宗(殇)、丕宗。鹿丕宗(1788-1856)为荃第五子,字杰人,号简堂。生于乾隆丁未十二月二十四,卒于咸丰丙辰八月初二。嘉庆癸酉科(1813年)拔贡,后考取教习充镶红旗官学教习,期满以知县用。道光壬辰分发贵州,(1835年)补施秉县知县,(1840年)升平越直隶州知州,(1844年)授都匀府知府,(1851年)赏加道衔,(1854年)兼护贵东道。历署龙泉、修文、桐梓县知县,黔西、开州知州,大定、安顺知府。咸丰六年八月城陷殉难。谥壮节。恩给骑都尉世职,诰授中宪大夫。
鹿丕宗有子六,长传钧(1815年~1862年,增贡生,吴桥县训导),次传乂(1817年~1832年),三传赓(1823年~1858年,庠生),四传昉(1834年~1861年,太学生)、五传霖、六传宣(1843年~1861年)。此六子中,以五子鹿传霖为显,也是定兴鹿氏中业绩最著者。鹿传霖(1836年~1910年),字润万,又字滋(芝)轩,号迂叟。咸丰己未科(1859年)举人,同治壬戌科(186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选授广
西兴安知县,调临桂知县,历署北流、桂平县知县,升龙州同知,迁桂林知府(1874年),调广东廉州知府,升惠潮嘉道道员、1881年任福建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光绪九年(1883年)晋升河南巡抚,十一年(1885年)调任陕西巡抚,次年因病开缺。十五年(1889年)复任陕西巡抚。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廷命鹿兼摄西安将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制、创建文学馆和算学馆,后因为得罪恭亲王奕䜣被罢职。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后,由荣禄推荐任广东巡抚,次年调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鹿曾募兵三营赴山西随护慈禧、光绪帝到西安,被授两广总督,旋升军机大臣。二十七年(1901)回京后兼督办政
务大臣。宣统嗣立,鹿与摄政醇亲王同受遗诏,加太子少保,晋太子太保,历任体仁阁、东阁大学士,兼经筵讲官、德宗实录总纂。宣统二年(1910) 病发,曾四上奏折辞官,均被“温谕慰留”。七月二十二日(8月26日)逝世,赠太保,谥文端。他一生刚正清廉、惜才重教,对川粤洋务多有建树,是世界名校四川大学的创始人,时人将他与文正(京师大学堂创办人孙家鼐)、文襄(张之洞)并论。著有《筹瞻疏稿》等。赵尔巽撰《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五有传。
定兴鹿氏家族,在中国近代还出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鹿仲(钟)麟,他1884年3月12日出生,与鹿传霖同宗。他4岁过继给伯父为嗣,并进家塾读书。1905年,他参加科举末科考试未中,遂在本县罗庄铺村教书。1908年,他经伯父介绍,到辽宁新民府北洋第一混成协当兵,接受了冯玉祥等人的反清革命思想。1912年参加广州起义,任右路司令。1915年归冯玉祥部,曾任营长、炮兵团团长兼教导大队长、河南全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12旅旅长。1924年10月,随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担任京畿警卫总司令、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等职,奉命驱逐溥仪出宫。1926年,任察哈尔都统兼国民军东路总司令,同年9月参加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
军总参谋长。后任河南省民政厅长并一度代理省主席。北伐战争中,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八军军长。1928年冬,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常务次长、部长。蒋冯大战期间回冯部,任二、三、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兵败后居天津。1931~1935年间曾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冀察战区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华北宣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66年1月11日,卒于天津。
鹿氏作为京畿地区的巨室望族,与这个地区其他的缙绅名宦相互通婚,形成盘根错节的密切关系。如鹿传霖的原配张氏(1835—1863)为南皮张瑛之女、张之洞的姐姐。张锳少时勤奋攻读,知识广博。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桃知县来黔,历任清平、安化、贵筑、威宁、古州诸州县官,以清明廉洁、勤于政事、兴学育人著有治绩,升黎平知府。二十一年(1841年)署兴义府知府,升遵义府知府、贵西道道尹。咸丰五年(1855年)升贵东道道尹,翌年病逝于任上。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
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政治家之一。
天津市宝坻区的王氏亦为京畿地区的豪门,亦迁自小兴州,自明至清共出了进士6人,几十个举人,著名人物有王好善、王祖培、王殊渥、王殊洽等。此家族与定兴鹿氏虽然相距数百里,但是有密切亲缘关系,鹿家有2个女子嫁到王家,第一个是鹿泰吉曾孙女,鹿葵孙女,耀宗之女,嫁给王作义,生子大济道光辛卯科举人。第二个是鹿泰吉玄孙女,鹿传霖长,嫁给翰林学士王祖培之子王庆禩。如此的联姻,显示出两家在当时京畿地区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
京畿学堂
邮箱:523090170@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