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能把散户看透到什么地步?有位网友说,...
庄家能把散户看透到什么地步?
有位网友说,昨天高中同学聚会,我一个铁哥们开玩笑的跟我说,你学金融这么多年,最后收益率还比不上我,你学着有什么用呢?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在业内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种声音。中国有4茬韭菜。游资养了两茬,机构养了两茬。
先说游资,第1茬韭菜就是所谓的打板敢死队。通过大肆宣扬庄家这种概念。再通过《猎庄》《暴涨之星》之类的书籍和各路大V铺天盖地宣传的各种龙头战法,来对散户进行洗脑。
第2茬韭菜就是半吊子的技术派。强调一遍我说的是半吊子的。通过引进台湾、美国的技术投资书籍,教会大家各类技术指标。但在书中只是纯粹的讲技术,从不讲技术派的核心逻辑。有时候即使讲了也讲得很模糊。
再说机构养的两茬韭菜。第1茬,半吊子的价值投资者。其实又可以细分为两类。第1类通过格雷厄姆的捡烟蒂,巴菲特早期的一些投资经验,引导散户一定要买低估值股票,估值越低越好。具体的表现就是只买PS破净,PE个位数的银行地产、石油和一些周期类品种。它的作用是在牛市的早期撑住银地保的估值,以便机构有资金抽出手来去追成长股。
第2类通过费雪的成长股概念洗脑,这类人对估值的容忍度极其之高,什么价位都敢买,但是买的公司都不错。这类人的作用很明显,就是在高位接盘。
但是半调子的价值投资者要比游资的那两茬韭菜要好很多。
毕竟他们走的路是正途,机构给他设的坎只是海量的宏观微观基本面的知识学习,只要肯学是有是有可能迈过去的。不像游资养的那两茬韭菜,散户根本接触不到核心的逻辑。
而且游资各种野路子,做的一些事经常让我涨见识,不像机构光明正大的跟你干,机构凭的就是对市场的认知比你强。
机构养的第2茬韭菜就是今天的重点——基民。我慢慢跟你说机构是怎么给你们洗脑的。
通过各种历史数据溯源告诉你,只要你长期坚持,收益率就能达到多少。理念上是没错的,确实是只要长期持有就一定能赚钱。
但是你要记住是长期,必然会经历牛熊转换。你去看各种基金的历史回撤,基本上最高回撤至少30%以上。你以为这时候你拿得住吗?这道坎可能是永远迈不过去的天堑,它完全是逆人性的。
第二,机构通过模糊基金与股市之间的联系,大肆宣扬我们是专业投资者的理念。告诉散户,我们是专业的,没问题,我们会给你控制风险控制回撤,你安安心心拿着就行了!
不要把公募想得那么高尚。从体制上来说,它跟一般的国企没有任何区别。内部互相推诿扯皮,离心离德。
跟大家举个例子,行业研究员每天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跟基金经理扯皮。以前,我每天忙着伺候大大小小的基金经理、专户经理跟研究总监,忙着对付他们各种给你挖坑的想法。忙着把各类观点、模型和小道消息汇总在晨会上给经理长篇大论,说白了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在讲啥,反正就是要讲。领导信不信是一回事,听不听又是另一回事。
具体的事例:某个行业因为一些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前景很不明朗。但你通过大量的逻辑分析跟你对这个行业的深入了解,你断定这个行业没有任何问题。此时其他的各路资金大量卖出,你的领导很疑惑,反复的质问你到底有没有问题?此时你的同事会非常情愿在背后给你来一刀。
其实对于部分排名靠后的公募来说,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投研资源,想要做好投资其实并不难。收益率偏低可能纯粹是体制原因或者是基金经理懒得管或者心态失衡破罐子破摔。就跟部分道德素质低下的老师一样,学生教的好不好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选对基金公司很重要,只是你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到底有多重要。
再举个例子,现在机构大肆宣扬择时这一概念,说择时有多难,不同方面进行溯源,最后得出结论择时造成的收益是负的,所以我时刻满仓才是最佳选择!我就呵呵了,择时确实是难,尤其是对于部分散户来讲。但对于机构,择时不是不可能!
拿18年的例子,机构在18年年初的时候其实也不一定看得很明白,但到了3.4月份左右,其实已经看懂了,完全可以规避回撤。他们不想规避回撤,纯粹就是因为公募基金是做相对收益,所有基金都一起亏钱,这时候跌了基民会怪谁?怪A股?怪证监会?反正不会怪我基金公司。
相反,如果此时公募大肆卖出,会造成相互踩踏。势必跑得快的基金要强于跑得慢的基金,他们对谁能跑得更快,心里完全没底,这时候业绩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既然这样我们就都拿个平均分好了!当然很多公募是由于仓位限制造成的,保持一定的仓位也是社会赋予的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大部分基民只是每天在被机构洗脑而已。15年的高点是怎么割股民的,明年或后年面临的杀估值就是怎么割现在的基民的。关心热点的人可能知道,诺安的蔡经理在二季报发布的时候,被安信的某个大佬公开在基金的半年报里面骂。其实就是蔡经理做得太狂了,肆无忌惮的打破了某些行业的共识,前辈有必要警醒一下。
在此我善意的提醒大家一句,部分只研究基金,而忽视整个投资框架体系建设的人,认为股票跟基金完全就是两码事的人。不改变观念努力学习,被割韭菜只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