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红色星火夏石农
夏石农
更多精彩就在水墨鄂州网(www.17qujing.com)
夏石农(1908-1981)华容杨巷夏家庄屋人。少慕自立,不喜依附。1924年入武昌中华大学,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次年便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并任学生代表其时,他结识了陈谭秋、吴德峰等共产党人,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充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干事,面对大革命失败时党内外错综复杂的局面,他毫不动摇,圆满地完成了省委交办的任务。1927年夏,夏石农在中华大学毕业,次年奉派参加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因省委地下机关迭遭破坏,一时难以重新组建,组织上安排他在沪待命。在此期间,除了参加党领导的一些群众运动外,他还与胡伊默共同翻译出版了《第一国际史》,意在研究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探求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930年,夏石农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专修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康德的哲学,并对《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作了深刻研究。求学期间,自然脱党。 抗战时期,夏石农回国在南昌编辑《战时乡村》,后到重庆,与共产党人钱俊瑞郑绍文、胡绳等一起主办《战地生活》杂志,并担任发行人。 从1941年起,夏石农先后在恩施湖北教育学院、武昌中华大学任教授,同时兼任湖北省政府建设委员和参议。由于他密切注视时局,对形势的发展能作出正确的估计,因而他的寓所也就成了大家聚谈时局的中心,有些进步青年在他的影响和支持下奔赴解放区;一些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省政府参议,也被他动员和组织起来进行总辞职的斗争。
解放后,夏石农历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武汉市教育局长、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夏石农一惯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组织上照顾他的“特供进餐证”,他一次也未用过。他外出开会或工作,不坐小汽车,而自付车费坐三轮车。他常教育子女们说:“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与群众同甘苦,不能享受特殊待遇。”晚年时期,他虽然体弱多病,但总是带病坚持工作,有时是组织上硬把他送进医院。就是在生命弥留之际,他还自责为党贡献太少,仍然念念不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