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中写道的鄂州

水调歌头

南宋·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周总领、王漕、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    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莫把骊驹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也好,此语试平章。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42岁时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64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等。

这是辛弃疾一首很有名的词,已经刻板悬挂在黄鹤楼诗词碑廊上。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宴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作词的缘由。其中的周总领,即周嗣武,时任湖广总领;王漕,即王正之,作者旧交;赵守,即赵善括,时任鄂州知州。南楼,即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下同)南楼,在黄鹄山上。

辛弃疾投归南宋,四十多年,任职虽多,多为虚职,又调动频繁,升降骤变,这原是朝廷控制南归将领的手段。词的上片,叙事抒情,借宴饮之机,倾吐心中的苦闷。“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武昌柳,指代湖北鄂州;潇湘,指代湖南。开头两句,既交代此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又暗寓离别之情。接下来,抒发情感,既有“笑我往来忙”的自嘲,又有“富贵何时”的追问,有“离别中年”的怨恨,也有“憔悴鬓成霜”的哀痛。这该是一种多么深沉的苦痛!这种苦痛又不像其他的苦恨忧怨可以一吐为快,只好用诸多典故来道出难言之隐,此时此地,也只好借酒浇愁了。这便有了辛词所谓“掉书袋”的特征。鱼鸟,像鱼鸟一样,比喻性意象。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二年鱼鸟深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丝竹陶写:《世说新语·言语》云:“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友亲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等,泛指音乐。陶写,怡悦情性,消愁解闷。词的下片,先承接上片,续写宴饮盛况,赞颂与宴人物。兰亭、赤壁,像兰亭雅集,赤壁放歌。绣衣,汉武帝时置绣衣直指宫,衣绣衣,持斧,分部讨奸治狱。这里指宋代各路之提点刑狱官。使君、侯王,是对与宴诸公的赞美。然后,借“南楼”意象,写羁旅之愁,抒不平之气。骊驹,古代客人告别时唱的诗篇。《汉书・王式传》:“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南楼佳处,用庾亮事典。据《晋书·庾亮传》记载,“亮在武昌(今鄂州),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在家贫也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平章,平正彰明,章,通“彰”。《千字文》云:“坐朝问道,垂拱平章。”意思是,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是,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词的结句,思乡颂圣,此心昭昭。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写于同时同地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的这几句词,颇能道出词人此时此刻还乡无路、报国无门、遗恨难平的苦闷情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