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不足1小时”:上了大学,就有空读书了?

近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汪锋发布的《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下称“报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是一份反映目前中小学生读写现状的调研报告,它采集了包括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福建等三十余个地区的三万余份问卷数据,结果显示“只有6.15%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上,有50.05%的受访者每日阅读时间仅为0.5—1小时,约19.6%的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个小时”。
一时间,“七成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不足1小时”成为热门话题,在某平台发布的与此有关的话题中,实时讨论数量超过100万以上,有约2400人参与投票,其中认为“课业太重,没时间课外阅读”的有1795票,认为“手机占用了课外阅读时间”的有598票。
从投票情况看,大多数人认为造成“七成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不足1小时”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重。的确,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课业上。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课业不仅指学校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还有家长给孩子报的兴趣班、辅导班等学习任务。
如今报名参加兴趣班学习已成为普遍现象,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有兴趣学习的任务。笔者遇到过一位学生家长,她给上2年级的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孩子从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就连周六周日两天,也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候。而她自己,周一到周五辛苦上班,周六周日两天,就是陪孩子写作业、送孩子去兴趣班学习和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辛苦,她也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这样的课业强度,想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看书,简直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小学阶段是孩子的最佳阅读阶段,相对于高中、初中而言,这个阶段的学生,学校布置的课业任务还不算太重。如果小学阶段都没有办法抽出时间阅读,到了中学,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就更没有时间阅读了。
前段时间与一位在读大学生聊天,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看书的小伙子,不过高中三年,他几乎没有看过一本与课外书籍。他笑着说“高中时,我班主任曾说过一句话,不带习题的文章都是闲书”,在班主任的这个指导思想下,所有的“闲书”都被禁止了。班主任不仅在学校里完全杜绝了学生看“闲书”的现象,还督促家长配合,不让他们在家里看。
但他认为班主任“做得没有错”,因为在那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任何人都必须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高考上。班主任还对大家说“你们手上的闲书,等考取了大学再看吧”。
可是,中小学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真的就有时间看书了?
早前,某机构就“大学生阅读情况”话题,对全国高校454名大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有89.21%的学生喜欢阅读,但却有51.98%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数据还显示:“手机免费阅读”成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52.86%的学生喜欢在宿舍内阅读;56.61%的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量持不满态度;近6成学生认为自己是因“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阅读量缺乏。
由此可见,不只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就是看上去课外时间比较充裕的大学生,也没有多少时间去读书。就算大学生们抽出一点时间去阅读,也多是在手机上看一些“娱乐化”、“碎片化”、“快餐式”的资讯信息。这种“浅阅读”的方式与当下的“信息爆炸”和“信息喂投”有关。
如今我们不需要搜索信息,只需要在海量的资讯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之后,我们就会不断接收到与此相关的资讯,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在浏览同质信息上,而且这些信息大多毫无意义。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提升自我,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知韵律、陶冶情操,所以阅读应该被内化到每个人的灵魂中,成为人们一生的习惯。只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