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淮安人】2016,骑行在川藏线(25):会师了!

8月7日,工布江达——松多,全程98公里,距拉萨约185公里

海拔由3440米上升至4288米,以缓上坡为主的起伏路


工布江达县(距离)是沿着尼洋河两岸建成的县,尼洋河在这里显得特别烦躁,从雪山上昼夜不停流淌下来的清澈之水,被无情地吞噬其中,跟着不清不白的向着下游方向激流而去。我无法想象经过了怎样的洗练和淘涤,让尼洋河终于在八一段变得那么清澈透亮,好像经过了岁月的沉淀。

早晨的工布江达不是被第一声狗吠惊醒,而是被318上的行路人急切的心惊醒,云层早早地飘在了半山腰,太阳却赖着迟迟不肯爬上山来。

骑行的人会在吃完早饭后把驮包装上坐骑,驮包一旦上了车,就意味着要出发了,而背包客们背包一上身就意味着一天的徒步开始了。这位背包客已经做好了准备,酷帅的造型和专业的装备立即吸引了两位仰慕者,他被左围右拦地脱不了身。

“你从哪里来?你真的好帅,能加你微信吗?”小黑们谄媚地问这问那。

“ 不,我得走了,主人等着我出发呢!”

“好吧,我们也该出发了。 ”

这时候,在路上遇到的骑友大多数都是从八一开始遇到的。其实这是蛮奇怪的相遇,前面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因为出发的时间不一样,休整的时机不一样,骑行的速度不一样,最后到了这里却又高度地保持一致,我想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有的见的次数多了,互相也只是点点头,并无太多交流,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眼神的鼓励。这是最后的殊途,它太短了,而同归于一个目标的心是那样的急切。

把自己交给318的山水吧,该结的缘已结,和318的缘分仍在继续。

这段路的前20公里相对轻松点,延续了昨天下坡的感觉,但景色平淡了些,最有名的19公里处的中流砥柱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围得严严实实。

(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乘车去八一的时候经过它,它从我眼前经过的时候,是和很多人仰慕它的人一起的。我其实对于能不能看到它并不期待,说不出什么原因。后来听一个骑友说,好像在那里出了安全事故,所以现在暂时不让参观。是啊,中流砥柱就那一个,人却有很多,人多也没关系,远远地看着就好,可总有人想靠得再近一点,危险也就更大一点。

那位骑友一直在懊恼,说他从工布江达出发就盯着尼洋河,就怕错过中流砥柱。我跟他开玩笑说,不如自己做个中流砥柱,他也笑了。

差不多三十公里这样,我们到安全区休息,所谓安全区,就是路边较开阔的空地,因为318不够宽,迎面两辆车会车的时候,我们总有被卷进车肚子里的感觉。一般我会选择找一块石头坐下,边休息边写日志。这时候有个戴着遮阳帽手里拿着馒头啃着的小伙子走到我跟前。

“请问你是高老师吗?”

我惊愕地抬起头:“是的,你是?你是食品学院的那个小孩吧?”

天啦,我们从巴塘开始用微信联系上,之后总是一前一后地错过,甚至在和尼乡一起住在所波大叔家,在一个饭厅吃饭,彼此相距只有5米不到,然后一直错过,一直在虚拟的世界联系着,却一直在现实的路上错过着。现在,他就在我眼前,一脸的稚气却是那么的阳光干练,那一刻我好想抱住他,不知道该怎么激动。

他本来在我后面,后来我们休整一天,他没有休息就赶上了。其实昨天在路上就应该见过他,我想他一定也纠结有没有看错,因为他不发状态,所以我对他的相貌全无概念。现在看到他的模样真是从心底喜欢他。

立即让老刘给我们合影,他很腼腆地说他还拿着馒头呢,我说没关系,在318上馒头也很美。

他还是把馒头藏身后了,一脸的严肃。

后来才知道,他在成都结了个伴,被困巴塘的时候又捡了个队员,到邦达又加入一位速度可与我比慢的大叔,而他们都没有因为总要等大叔而丢掉他。

他指着旁边同样在啃馒头的两个队友说,老师你也给他们拍一张吧!我当然很乐意。

这两个孩子比他(范伟超)还小,一个15岁,一个16岁,小范是他们的队长。那位大叔,一说起来我们都笑了,原来他早晨在我们刚准备出发的时候问我们借气筒,结果本来还有点气的胎被打个精光。

这种相遇只有在318上才显得那么奇妙,多一天少一天都不行,就是此时此刻此地。

说话间,小范三个馒头下肚了,到底年轻,才一个多小时,早饭就消耗光了。他说这一路都是馒头加榨菜作干粮,他都吃够了,我说回去请你啃龙虾,他又腼腆地笑了。

我们的节奏不一样,就此别过,我目送他的背影远去。

在后面的骑行中,他的身影音容总是出现在我眼前。路似乎又变得好骑了,看看两旁的景色,心情无比愉悦。

路线长的时候,休息的频率不能太高,我们尽量在10公里以上休息一下。因为在修林芝到拉萨的高速,就是从尼洋河河床上延伸出去的那条路,后面的烂路越来越多。在一个河南人开的蔬菜水果杂货铺休息,四个人分吃了一整个西瓜。店里的那只小猫因为老刘挠了它一下,它就跟定了老刘。看他们的动作的一致性有多高。

我们奇怪于河南人为何跑这么远来卖菜蔬,原来他是哪里修路就往哪里去做生意,他说这条路上有很多像他这样做生意的人。是啊,一路的修路,一路的饭店,318不全是风景,还有生活和讨生活的人。

离开小店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几天没有被淋雨的我们真不想穿雨衣,但想想这样的体验也要没有了,穿吧。我不但穿上了环卫服,还穿上了鞋套,后来发现这太明智了。雨水将所有的修路段变成烂泥路,像被料理机处理过的烂泥塘以均匀粘厚的淡巧克力色填满所有的坑洼,有一次我差点陷进去骑不上来。

所有人无一例外地变成泥腿子,雨停后我想扔掉奇脏奇重无比的雨衣,他们拦着不让扔,说万一到垭口又下雨怎么办?想想也是,到垭口就下雨的魔咒一直没破。

从还有43公里开始有烂路,烂路一直陪我们走了三十多公里,拍照已无心力,脑子里只有两个字:赶路。

又是晚上八点到了松多,因为烂路无法骑快,屁股在车座上呆的时间有点长,加上颠簸,包括屁股在内的各种疼痛争先恐后地袭来。

一抬头,早到的小范在第一家旅馆向我招手,一下车他就说老师我来帮你把车洗了。我说你也很累的,他说他都洗了四辆车了,不累。然后卸了驮包,很认真地帮我冲洗刷,看着他,我热泪盈眶,幸福的暖流从心底升腾,谢谢你小范。

小范住的地方住满了,否则我真想跟他住一块。这个只有20岁的孩子,心里却总有别人,他的路必然走得又宽又远,我衷心感谢他,在心里给他最好的祝福。

明天我们即将翻越最后一座山,也是海拔最高的一座,米拉山。无法想象骑上垭口的那一刻会有怎样的心情,一起等待吧!


 THE END


岂止是骑行

到达松多,高老师他们离拉萨还有180多公里。按照他们的速度,应该在两三天内抵达目的地——拉萨。

将近一个月的追剧,相信大家对于骑行川藏线有了很多感性的认识。

这一个月来我们跟着高老师他们起伏跌宕。

这是一次对于自我极限的拓展,无论生理还是心理。

各位有话,请在留言区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