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秘」娘娘山下,发现传说中的神秘寺院
▲远望娘娘山
(刘占江/图文) 2020年12月13日,汝州文化爱好者杨占营、闫永申、刘占江、赵笑恒一行,前往汝州与汝阳、伊川交界处的娘娘山(史书称霸陵山,又名连珠山,俗称五纵山,今称四不管山)进行文化探访活动。进入汝阳境内后,便沿着盘山道路前行,当路过一个叫曹刘庄的村子时,意外发现路边零散的古迹,大家便下车进行实地勘察。经询问村民后得知,此处古代遗迹,原来就是那个在很早以前民间传说的、臭名远扬的神秘寺院——“黄花寺”。
▲石佛庙(左侧)与关爷庙(右侧)
黄花寺,原名失详,位于今汝阳县境内娘娘山西麓、内埠镇曹刘庄村内,其坐向不清,创建年代据说为唐代,按碑刻所述,应该在大明万历年(1573—1620年)之前。现存建筑两处共三间、古碑五通,古井(当地人称:西井)一口,碑座、石磙和半成品石碑等散落于院中的不同角落。古井立石上刻有“雍正三年(1725年)”字样。 近年,村里在原遗址上修建了一个游园,作为群众娱乐场所,这也算是对黄花寺的一种纪念吧。
▲奶奶庙(庙内有明万历年间石碑)
在黄花寺遗址内,坐西面东建筑即为奶奶庙,庙内陆上放有一块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所立《□□□□□ 碑记》碑刻一通(因字迹模糊,暂无法完全辨认)。碑文大致记述的是有关朝觐武当山进香八宫二观的相关内容。目前,奶奶庙建筑还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历史原貌。
▲奶奶庙还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原貌
另外,还有一处坐北面南、分别独立的两间建筑,西边一间即为石佛庙(或佛爷庙、石佛祠)。黄花寺被烧毁后,曹刘庄村民众从废墟中找到了三尊用青石雕刻的石像,于是便在原址上复建了石佛庙,移石佛于庙内供奉。可惜,好不容易遗留下来的石佛像,于数年前的一个风高月黑之时被歹人盗走,无奈近年村民们又重新雕刻了石佛,敬于殿内。
▲石佛庙庙门两侧墙上的八角形窗户
庆幸的是,石佛庙内于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一月所立的《重金妆石佛祠观音堂郎庙□昌阁土地庙神像碑记》和大清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所立的《修石佛祠碑记》两通石碑还基本保存完好,对研究石佛庙,包括黄花寺历史文化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修石佛祠碑记》碑刻中写有“村迩西旧有禅院一所,规模宽广,辉映宏称,僧众数十人,附近赴武当进香者皆于此设斋醮焉。迨兵燹后,劫火焚烧,胜地销沉,仅遗石佛像三尊,委弃榛莽间,荒凉之状不堪,村人概然伤之,倡议捐修祠宇一楹,移像其中,籍以妥神耳。”等内容。依此说明:一是黄花寺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当时前往武当山进香之前的香客,均选择在黄花寺设斋并举行法事。二是原寺院规模宏大,鼎盛时曾有几十个住院僧人,后被大火烧毁,这些均与村民传说一致。
▲庙门处的过门石及门砘
石佛庙东隔壁为关爷庙,庙门的两侧墙上分别有八角形窗户,室内有关羽,以及周仓和关平彩妆塑像。庙内树有大清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所立的《重修关帝庙碑记》和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所立的《永免洛伊寄庄杂派碑记》碑刻两通。特别是在《重修关帝庙碑记》碑刻中,把关羽称为“入寺伽蓝”,即寺院护法神。从“兹因岁火倾圯,复理而新”之句中看出,关羽庙(编者按:应包括整个黄花寺)曾遭火灾,在嘉庆二年(1797年)时在原址上再次重修。
▲刻有“雍正三年(1725年)”字样的井石
据当地村民讲:原黄花寺为少林寺分院,占地面积30余亩,寺院建筑规模宏大,光僧人住所就有五处之多,寺(地)产最多时达到数百亩,寺院内有一地洞直通娘娘山上的娘娘庙。据说恶僧把抢来的貌美妇女均隐藏于此洞之中,以便在深夜作乐。该寺在大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被朝庭派兵烧毁,于大清嘉庆二年(1797年),当地民众在原址上又修建了奶奶庙及佛爷庙和关帝庙。
▲近年重新雕刻的三尊石佛像
自古当地就有“火烧黄花寺”的传说:清朝中期,在寺附近有一位天官的女儿到白沙街赶庙会,被黄花寺的和尚抢去凌辱,天官大怒,严惩了作恶的和尚。后来,黄花寺屡屡发生侵女事件,影响极坏,民怨沸腾。在大清乾隆年间,当地官员上书,请皇帝下旨,取缔黄花寺,并将寺院建筑焚烧(即《修石佛祠碑记》中所提“劫火焚烧”),黄花寺从此荡然无存。据此推断:“黄花寺”其名字中之“黄花”二字实为贬义词,“黄花寺”并非原来寺名。“黄花寺”之名,疑似后人为讽刺该寺而起的绰名,特意是指:此寺为又黄又花的、不正经寺院。
▲现存于关爷庙里的大清光绪年《永免洛伊寄庄杂派碑记》石碑
经查阅明、清汝州志书(编者按:旧时汝阳县为伊阳县,属直隶汝州管辖),包括寺内现存的五通明、清石碑上均无见有“黄花寺”三字,个中因由很有可能与该寺曾被朝廷烧毁而臭名远扬有关。有关“火烧黄花寺”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曾被编成《焦家坡》、《摩天岭》、《白降河》等戏曲在民间传唱。
▲现存于石佛庙里的大清嘉庆二年(1797年)《修石佛祠碑记》石碑
以上为探访曹刘庄村黄花寺的有关情况,今恐遗存年久坍圮,信息失落,故执笔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