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孔子“匹夫不可夺志”“过则勿惮改”与“松柏之后彫”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在下面几章的文字中,孔子谈到了“匹夫不可夺志”“过则勿惮改”与“松柏之后彫”等观点,对于今天人才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原文】

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评析】

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这段话是讲言行一致的问题。孔子认为,不但应该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而且应该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题的实质。忠言逆耳利于行,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办事。

【原文】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此章重出,见《学而》篇1.8章:“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原文】

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评析】

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原文】

9.27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评析】

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原文】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大浪淘沙,沧海横流,才能历练出真正的品格。

【原文】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非常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发展。

【原文】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评析】

一起学习,虽然机会均等,但由于个人的才智以及努力程度不同,最终的学习结果却差异很大,有的得道,有的没有得道。即使学到了道,但要坚守道并不容易。对此,我们设想一下许多领导干部在讲话时一套套很有道理,但做起事来却经常事与愿违或口是心非。另外,在孔子看来,你学到了道,也应该把道与实际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学会变通,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原文】

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评析】

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在孔子看来,只要真正思念,就可以打破距离的局限,超越时空的阻隔。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0)

相关推荐

  • “论语”新解 “子罕篇第九”第25、26、27、28章

    "论语"新解  "子罕篇第九"第25.26.27.28章 第25章 引录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 孔子说:&quo ...

  •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第一篇: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论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

  • 《论语*泰伯第八》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原文]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的道德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最高境界,他先后三次让天下,百姓却找不到还有什么 ...

  • 薛永武:孔子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治理国家,是否需要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呢?在这方面,很多人是不理解孔子的,认为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里仁为美”与“志于仁”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里仁篇包括26章,内容主要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 ...

  • 薛永武:国学智慧——孔子和《论语》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武说人才 我虽然与孔子素不相识,却又似乎神交已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成为我关注孔子和传统儒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回顾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我从<论语&g ...

  • 薛永武:国学智慧——从孔子“学而时习之”谈起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武说人才 <论语>开篇就是<学而篇>,可见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在人才开发的过程中,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我 ...

  • 薛永武:国学智慧——正确理解孔子的“和为贵”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无论是研究社会问题,还是治理国家,都需要搞好调研活动.孔子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而且还非常善于以"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和方式 ...

  • 薛永武:国学智慧——孔子的贫富观、举一反三与知人之难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目前的贫富分化已经非常严重,导致贫富悬殊的原因既有政策方面的,也与个人把握市场能力的高低有关.但无论什么原因,贫富悬殊已经成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学与思的有机统一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人生在世都需要学习,但怎样理解和处理学与思的关系,客观上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成才.孔子对学与思的论述,非常富有远见卓识,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与思考仍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做人与为政之道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非常注重做人与为政之道.关于做人,孔子具有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探索为政之道,孔子可谓深刻至极.时至今日,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学会做人处事,学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为政与诚信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是一个具有政治理想的思想家,他不仅亲自参加了鲁国的政治,而且对政治的理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为人如何做到诚信,这也是孔子非常注重的 ...